崇明区全力打造"世界级"美丽乡村
2018-5-3 10:16:30发布76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明确,要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色和美丽上海的底色。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振兴乡村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崇明正努力成为上海振兴乡村的重要主战场。近日,由区政府主办,区农委和三星镇政府承办的“草帽论坛”在三星镇举行。论坛聚焦乡村振兴,畅叙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共谋创新发展大局。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教授以及中车集团、上海地产集团的企业代表,为崇明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献计献策。
王超
优化水环境
助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副校长、博导
在中央提出乡村振兴,以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前提下,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恰逢其时,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上海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这对崇明来说是个重大历史机遇。我是研究水环境的,崇明三岛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因此我就这方面谈一些看法。
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当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崇明三岛的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要做到五位一体的统筹推进、统筹实施。防洪防汛,确保饮水用水安全,都属于水安全的问题。水环境就是三岛水系的整体情况,对人居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升水环境质量,才谈得上是生态岛。水景观对提升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来说,不可或缺。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水文化历史,崇明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来挖掘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东西。水经济一定要和治水挂钩,因为水的治理不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长久。这就是五位一体的思想。
崇明岛有1万5千多条河流,治河是一个综合题。目前,崇明正在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个很好的办法,这是第一步。我认为,还有其他各种污染源的治理,也很关键,治理好污染源才能改善水质。我治河30多年,所有成功的经验都显示,治河一定要治岸,水岸联动,协同治理,才能达到目的。
崇明岛有98万多亩灌溉区,因此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也很关键。我认为,最好能建设生态型的灌溉区。我和团队研究的灌溉区四道防控系统,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谓四道防空系统,一是水分减量化,二是排水垢的带状治理,然后是其他面状治理,再有是河道生态净化,如能按此运行的话,就能大大提高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都更多地关注水环境,搞好水环境,这是世界生态岛建设的基础。
诸大建
越摩登的城市,
它的乡村就越值钱
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非常高兴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介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研究和规划有很多年了,崇明也来过很多次。我一直在想,崇明的建设应该更“城市”还是应该更“农村”?其实,上海最缺的是一个像纽约、伦敦、巴黎拥有的、走出城市就是一片田园风光的后工业时代的高水平乡村,一个能赚钱的乡村。
大家都认同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什么才能代表“世界级”?最早我们提出来认为是东滩湿地,它本身当然是属于世界级的,但仅有这块湿地量级还不够,成就不了全崇明的世界级。现在中央提出振兴乡村,那么,建设世界级的美丽乡村,崇明就有了希望。
今天大家讨论纽约、伦敦包括巴黎,最美丽的不是城市里面的高楼,而是走出都市看到的一片田园风光,皇宫、古堡。我有几次在凡尔赛开会,在当地农家自己办的一个酒店里,用的是当地葡萄酒,比巴黎的档次还要高。到伦敦也是如此,城外一片田园风光。我认为,一座城市越摩登、越国际化,它的乡村就越值钱。可以说上海2035年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如果有崇明这块宝地,身价倍增。
我们的乡村不是离开城市的乡村,而是大都市当中的乡村。上海拥有1400平方公里的生态岛,这个优势伦敦没有、巴黎也没有。长岛的人口密度800万,比纽约市的人口密度还高,而崇明要保持70万人口,这个含金量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高。前几天坐车来,司机是崇明本地人,他说儿子在城里上大学,毕业后愿意回崇明工作。70万的含金量体现在哪里?就是别人想进却进不来。
乡村建设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命题,崇明的乡村建设不是回到工业社会以前的乡村,而是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的乡村,是后工业时代高水平的乡村。所以,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片的森林、水、土地,只有一两个生态湿地是不能够体现“世界级”的。
施大钟
扎根崇明的新农民
施大钟:上海玉海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三星镇新乡贤
非常感谢我们的嘉宾、我的朋友、我的领导。三星镇是我的老家,我1978年考上了大学,1984年又回到了崇明。几十年间,我办了企业,涉及能源、自动化控制等。前年,我回到崇明,感觉变化太大了。2016年下半年,我在三星镇拿了5000亩地,请专门的团队来经营农业。在这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包括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盘活农村。我感到,要把农村的问题导向作为我们研究和开发的基础,才能发展农村。因此,我们针对信息化的问题,去年开始搞农村物联网建设。
当时,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是,开发河面清扫机器人,目前,方案已经做好了,最近在签约,看能不能把这一块产业化。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搞无人机,但是我们接下来还想搞水下机器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军事,也可以用于捞螃蟹,这项工作我们也在推进,这些都是由问题导向引出的。
问题导向里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人的问题。现在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在65岁,4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我觉得,盘活乡村,人员人才要返乡,包括成功企业家返乡。这个问题确实我也思考蛮久了,现在也体会到,新农民不好当。
企业家返乡当农民,第一个问题是工业如何反哺农业,让农业产生造血功能?其中关键是,政策导向是不是很匹配?我搞了5000亩地,赔了47万元,还算可以。但这个问题就很现实。作为企业家也需要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小草才能茁壮成长。企业家返不返乡,还是要看政府是否给予了配套政策。
不过既然我回家了,一定会尽应有的责任。我们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企业的发展,把解决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产业发展导向。未来,我们会打造几个品牌。一是崇明老白酒,二是崇明大米,三是信息化产业,四是培养机械制造人才,这几个产业都会在三星镇落地开花结果,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增加就业。接下来我们还会租周边老百姓的房子,把他们留下来做服务人员,房子统一装修、统一管理,形成新的模式,我们叫人力模式,慢慢摸索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