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短平快”建成便民坡道 静安网格化党建为基层赋能

2018-5-3 18:06:05发布99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张欢5月3日报道:长乐路1236弄华山小区两栋楼的居民最近实现了一个“小愿望”——底楼入口的三层台阶被辟出一半,改造成了一段水泥坡道。这样一来,在不打破原有建筑格局的情况下,需要坐轮椅进出的耄耋老人们也拥有了自己的“无障碍通道”。
从3月初集齐民意、提出设想,到4月10日完成改造,所有调研、决策和行动都在华山居民区里完成。华山第二业委会主任黄秀珍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思路,改造这么个坡道,需要联系物业出面协调,还要预先考虑人力、费用问题,层层上报,过程太复杂。“你看,现在短平快,网格化真的是很好的。”
一次速战速决的“阶改坡”
黄秀珍老人提到的“网格化”是静安区基层党建的新探索。去年12月起,静安寺街道作为试点,以地缘、业缘为基础率先建立了“1+11+37”三级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其中,“1”是街道总网格,“11”指向11个居民区网格,“37”则对应了以32个基层党支部为基础的居民区微网格,以及5个纯商务区微网格。这个架构中的每个网格都以双人负责制配齐指导员和网格长。
华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就是居民区网格的指导员。今年春节过后,她忽然收到了来自华山小区居民的一项“阶改坡”建议。原来,居民区所辖的华山小区正要实施一轮“美丽家园”的下水道改造工程,涉及两栋居民楼的路面翻修。“一样要施工,能不能请施工队帮忙,把底楼的台阶简单地改造一下呢?”作为小区微网格的参与者,黄秀珍和其他老党员敏锐地发现,这是一次“搭便车”缓解年长老人出行难的机会。
图片说明:简易的“阶改坡”工程让居民可以轻松提拉手推车
在华山小区,老年人占比超过了四成。在这个需要“小老人帮助大老人”的小区,大家外出购物买菜往往要带上手推车,而有的耄耋老人则需要坐轮椅进出,行动非常不便。令人苦恼的是,这样的老小区并没有为标准化的无障碍通道预留位置,三道台阶成了楼里所有居民必须迈过的“槛”。
“虽然只有没几步路,但真的到推着轮椅的时候,就发现坡道的重要了。”黄秀珍说。其实,由于居民楼没有电梯,坡道改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上下楼梯的难处,但一个细节上的改进多少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些便利。接到汇总的居民意见后,王静指导员和小区里的党员们一起,与施工队反复沟通,商量具体方案,前后一个多月,问题不出小区就速速得到解决。
让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
“问题解决在网格”——这正是网格化党建希望达到的效果。今天下午,静安区正式出台《关于推进落实网格化党建提升党建引领城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街道(镇)总网格-居民区网格-微网格”三级党建网格工作架构将在全区层面推开。通过建立网格化的基层组织体系,静安区将推动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
根据《意见》,街道(镇)总网格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职能,领导辖区各领域党建工作,各街道(镇)党(工)委书记为总网格长。居民区网格与居民区党总支对应,覆盖居民小区沿街商铺,纳入区域内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网格长。微网格的设置与居民区党支部对应,微网格实行双网格长制,党支部书记任第一网格长,上级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书记助理或党务(党群)社工任第二网格长。各街道(镇)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要,可以设立片区网格,也可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分布较集中区域设立微网格。
图片说明:静安寺街道的微网格设置示意图
在三级党建网格中,微网格是最小的决策单元,而网格中的党员则是起关键作用的“活力因子”。在试点过程中,静安寺街道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强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基层支部书记的党建责任,明确了网格参与人员“政治引航员”“邻里守望者”“社区啄木鸟”的三项角色定位,并有与之配套的20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最终都以微项目的形式,由党员自主提出并认领实施。
“愚园路362弄宣传栏”“延安西路394弄大门”“愚园路361弄健身器材”——在街道的网格中心显示屏上,仅“硬件设施巡查”这一类别就可以看到上百个条目。而根据街道阶段性的统计,仅居民区,20项指标内的党建微事项就吸引了830多人次的在册党员参与。
图片说明:经党员提议,信箱的雨棚顶部被改成弧形,美观度提高
“一名党员一亮点,一名党员一面旗。”在静安寺街道,70岁以上的老龄党员超过了一半,有些社区工作,他们已经有心无力了,但是,通过微网格、微项目,让党员们找到可以发挥作用的工作,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更多的时候,当社区形成一种互助共治的氛围,党员们的行动都是出于一种自觉。黄秀珍老人就用自己的方式担任着“邻里守望者”的角色。老人告诉记者,即便表示关心,也不能经常去敲邻居的门,于是她平时出门,总是习惯性地瞧一瞧邻居的阳台,“如果晒着东西,就知道他们一切安好。”
网格化是一种“深耕细作”
从形式上看,“网格化党建”是一种“分”,即一个区域内的基层党组织被切分到更细小的单元里,甚至自成一体。但事实上,这种“分而不断”的架构,为每一个网格赋能,使之成为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区治理精细化的试验田。
这一点,静安寺街道景华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寒韵深有体会。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4号线静安寺站所在的延安路华山路路口,工地内是盾构机入口、工人宿舍,工地外是一片车水马龙。按常理,这是最容易引发居民投诉的,但这个站点的工地却是整条线路中唯一“零投诉”的站点。
原来自从14号地铁线路开建,景华居民区党总支便将地铁14号线九标段工程项目部纳入了网格化党建。张寒韵介绍,下雨下雪时,工程项目部主动提出清扫积雪,并将热饭热菜送到社区孤老和残疾人家中,三伏天,他们则熬煮了消暑绿豆汤,在居民楼下免费派发。出于对居民的尊重和考虑,工程项目部还在华山路229弄安设了工程信息公告栏,及时公开工程进度、监测结果等。
考虑到工程周期长达4年,景华居民区党总支与工程项目部充分沟通协调,在网格中关键弄堂口设置8个“网格意见箱”,并配套设立定期开箱和协同处置工作制度,及时确保双方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解决在网格之内。工程项目部还号召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网格化党建工作,积极认领微事项,在社区发挥作用、履行职责。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叶智坚说,越是范围小、关系近的网格成员之间,就会有更密切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通过网格化,社区内的各种细小问题就会暴露得更迅速和全面,而政府部门也能“见微知著”,及时进行预判,并做出预案。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