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童年记忆丨陪伴我儿时的那双虎头鞋

2018-5-2 16:55:01发布80次查看

在崇明港沿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传承着一门传统文化手工艺——虎头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港沿镇鲁玙村,听一听关于“虎头鞋”的故事,了解虎头鞋蕴藏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虎头鞋,顾名思义,就是用老虎的造型制作而成的鞋子。单单如此解释,未必就是虎头鞋的真正涵义。
逢年过节、赶庙会、去古镇玩,都会看到虎头鞋的踪影。除了老虎造型之外,甚至还有各种其它动物的造型。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双可爱、充满童趣的鞋子而已。但这双鞋,却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周兰芳,一位地地道道的港沿鲁玙村人,已经七旬的她除了老人特有的慈祥之外,还散发着孩童般的纯真与可爱。也许是因为和她做了近三十年的虎头鞋有关,带着喜庆、愉悦、吉祥的美好寓意,她的脸上总洋溢着温暖的笑。
说起虎头鞋,周兰芳绝对是村里的“一把手”,在这个处处追求时尚与潮流的现代社会,似乎这样一针一线、带着风土人情的布鞋已经入不了大众的眼。但周兰芳却从年轻时一直做到了今天,即使已经72岁,即使双眼早已老花,但她始终坚持着不曾放弃。
陪伴周兰芳十多年的蝴蝶牌洋针车
29岁起,周兰芳就凭着日常做花、做床裿帐眼(崇明方言)来贴补家用,许是因为遗传到了母亲的精巧手艺,周兰芳的女红在街坊邻居和周边各村开始小有名气,收入逐渐多起来,这一做就是20年。之后因为她的好手艺,经人介绍进了合兴羊毛衫厂干了7年,开洋针车、倒车,周兰芳始终与针织女红打着交道。
周兰芳年轻时期工作的合兴羊毛衫厂
说起为何做虎头鞋,周兰芳憨憨一笑,说道:“以前一天的工资才1块8角,一双虎头鞋却能卖3块钱。”是啊~那个年代,为了生计而更换各种工作的比比皆是。但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虎头鞋却早已不如当年那么吃香好卖,周兰芳却还是坚持着。原来,除了生计,还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与不舍。
制作虎头鞋的工序较为繁复、耗费心力,周兰芳年轻时一天最多做三到五双,如今一天只能做一双。虎头鞋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手艺,延续至今,其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周兰芳总结并研究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制作工艺。
稍年长的人都知道,有一种鞋子叫“千层底”,“千层底”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层底,是因为一双鞋子需要花费不同于平常的时间和精力。而一双虎头鞋的工艺,从纳底到绣出花色造型,远远大于千层底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纳鞋底之前,周兰芳将麻袋双面贴上报纸,自然条件下烘干后,再画鞋底样子,一双虎头鞋需要四片鞋底样,这样既能保证鞋底的厚度,起到减震的作用,麻袋的透气性也能保证孩子穿上脚后不会因闷热潮湿而导致长癣。
周兰芳女儿
周兰芳做的虎头鞋被口口相传,慕名而来的买家遍及岛内外。有的是因为虎头鞋的吉祥寓意而买给自家孩子过周岁生日所用,有的是因为周兰芳的这份好手艺,有的则是因为纯粹对虎头鞋的喜爱、对这份难能可贵的传统民俗手艺的崇敬之情。
周兰芳夫妇
因为虎头鞋不仅是力量的象征,还是保护自我、树立威信,拥有正义和尊贵的象征。宝宝穿虎头鞋,表达了辟邪平安、健康吉祥、快乐成长之意。虎头鞋的价值,除了实用价值,还有工艺价值和民俗价值。这种手工艺制造,是现代科技难以做到的,这份民间艺术的呈现,赋予了虎头鞋很好的美学,代表了对孩子的浓浓守护之情。
如今我们生活在21世纪,各种名牌鞋、机能鞋琳琅满目。虽回不到过去穿虎头鞋的年代,但虎头鞋始终带着我们儿时的回忆、带着那份特殊的使命和价值,凝结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所有对祝福和爱意的延续和继承。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