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前往武夷山研学的同学们有幸参观了朱子学校,在“读书人的路”上走了一回。
“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中华文化以儒为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仁义礼智”成为中华儿女内心之根本,汇成中华儿女血脉之中流淌的优良秉性。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将儒、道、佛等思想有机融合,成为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他的思想“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同学们走近了朱熹,走过他曾踏足的道路,访过他曾居住的故里,探过他曾教导的学堂......朦朦胧胧间,在这块夹杂着泥土与青草芳香的、朱熹过去栖息过的土地上,大家都对朱熹有了更深的了解,胸膛间似乎有一种名为文化传承觉悟的坚定与热情在熊熊燃烧……
南宋大思想家朱熹是孔子以后,中国历史上博学众家的学者之一,他也是孔子以后在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他成了能和孔子并驾齐驱的人物。朱熹的理学思想融合多方观点,是儒学思想系统化、哲理化的高峰。从南宋晚期一直到清末为止的近七百年间,朱熹的理学思想始终作为官方哲学,占有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时至今日,朱熹论道德的思想中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道心唯微,人心唯危”、“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要主张。总的来说,朱熹的思想对儒学的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朱子非常重视的“理”,是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认识道德规范之理,并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仁体的内在自觉。作为当代学生,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自豪。
朱子理学的探访之旅从武夷山朱子学校启程,迎面而见的朱熹雕像一展朱熹的文人风骨,仿佛把同学们拉回那个朱熹生活的时代。
同学们走过朱熹生平为背景的鹅卵石路,踏过朱熹在武夷山所留下的步步足迹,从初中进士到朱熹理学思想的建成与推广,朱熹的一生是一场历经波澜的求理大道。
学说的完善,政治的推行,思想的碰撞,当朱熹之理在岁月的积淀中日益成型,其仁智礼义的影响深入民心,是朱子理学在元明清时代作为官学大放异彩。
从学校后的铁门穿过,眼前便出现一条阡陌小道,河水依傍着道路,河面上伴有几片荷叶点缀,和着雨后土香的清新,鸡犬相闻,似乎给人一种走进桃花源的错觉,就在这块远离城市喧嚣的宝地上,朱熹的故居静静屹立此处。
走进眼前的一片绿荫,尤有一棵古树散发灵气,古樟是朱熹十六岁成人礼上朱熹亲手所种,以冀其茁壮成才。树如其人,树杆中空,如朱夫子博大豁达的胸怀;树腹内长从一朵奇丽的树灵芝,汲天地之灵气,新异的滋长,正如朱子集先圣之学成就了“朱子理学”。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如今的这颗有灵性的古树被视作神树,在高考前,许多家长们就会到树前来焚香祭拜,祈佑孩子像朱熹当年一样学业有成,考试顺利。 当我们所有人在这颗朱熹手植的郁郁古木旁留下合影的一刻,忽的感受到一阵轻松与畅快,仿佛感受到朱熹降予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祝福,使我们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再往深处走就是朱熹故里紫阳楼,朱熹从十五岁便居住于此,踏入紫阳楼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尊朱子雕像,背后墙面上是他所写的“紫阳楼记”碑刻,旁边立有一块黑得发亮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正楷,记载着朱熹为其义父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子羽所写的生平事迹。紫阳楼依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想当年朱熹就于此写下篇篇传世佳作,我们心中都油然而生一种崇高敬意。
下一站,同学们走过蜿蜒曲折的小道,穿过长长的老街,那大约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路程,就为了去看如今全世界最大的朱熹雕塑。朱熹着文人衣袍,手持书卷,眉宇间透露出睿智与执着,那是怎样一种坚定使他一生都为理学而奋斗呢?同学们难以切身体会但却能敬仰观望,据介绍的老师所说,雕像的每一处大小尺寸都蕴含深意于此,令同学们叹为观止。
其后,同学们又走访了五夫古镇,行走于古街之中,兴贤书院、朱子巷、五贤井等著名景点,每一处古迹无不透射出宋风遗韵,朱熹曾长期生活于此,走尽了一条老街的古朴道路,读不尽的是朱子留下的古训。
下午,同学们听了武夷学院的资深研究老师的一场精彩的朱子文化讲座。讲座从朱熹基本的学说入手,涉及到朱熹对于政治、教育、哲学的思想观点,老师还将朱熹的思想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对,使大家再一次意识到当代新中国传承的优秀文化精神与曾经朱熹的理学思想密切相关。
从求理精神、力行精神、道德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忧患精神八个精神的落实,于中华传统中总结的优秀的文化自信在每个同学心中翻腾,大家无不自豪于身为华夏儿女所历代相传的涵养与思想,朱子思想对当代学生的启示深入每个人心中。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毕生践行理的大道,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创新与发扬,在今天一整天的走近朱熹、了解朱熹的过程中,同学们心底的文化自信、文学自豪感都被唤醒了吧,大家感叹朱熹作为集大成者的伟大,敬重朱子理学思想“理”、“气”、“心”为本的观点,自豪身为华夏儿女所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
正如朱熹所写的这篇《劝学》一样,所有人都应该在风华正茂之时不断努力吧!无论是为了心中的小小目标还是未来的壮阔的梦,前进吧!将中华儿女历代相传的骄傲当做鞭策自己的行囊,在眼前自己的大道上,信心满满的,成为中国新一代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