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的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共有两个主墩:
28号墩和29号墩。
不少小伙伴乘飞机从空中俯瞰或是站在江岸边观测,
都能清晰辨识出这两个“巨无霸”从江中出水,
不断长高。
如果把这两个主墩比喻成一对双胞胎,那么,领先一步的28号主墩应该称为“哥哥”,近日进入了节节拔高的快速成长期。目前,28号墩的主塔柱施工已至第41节,高度突破250米。
那么个头儿矮一些的“弟弟”?
最新消息:
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29号墩也不甘示弱,
加速“窜个儿”。
今天(4月29日)19点40分,经过50多个小时的连续浇筑,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沪通长江大桥29号主塔下横梁第一次浇筑圆满完成,29号主塔即将进入到145米中塔柱施工阶段。
沪通长江大桥29号墩主塔为倒“y”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325米,主塔塔座之上共分为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和上塔柱四个部分,其中下横梁是主塔建设过程中单项单次工程 耗时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施工。
下横梁高14米,跨度为74.5米,宽度 18米,共分两次浇筑混凝土,首次浇筑高度为8米。
下横梁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主筋采用直径25毫米钢筋,截面内外侧各布置1层主筋,主筋基本间距为15厘米,每侧大箍筋采用直径20毫米钢筋,小箍筋采用直径16毫米钢筋,梅花形交错布置。高密度的钢筋与混凝土铺就了下横梁的筋骨,为后续施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下横梁施工所用的材料强度高,
工艺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
在整个下横梁施工过程中,大桥作业人员共绑扎钢筋1400吨,安装钢模板500吨,安装木质内模3627平方米,在下横梁内部铺设228束预应力管道,每束管道内穿进25根如食指般粗共计近500吨的钢绞线,通过预应力张拉,成为整个下横梁承受巨大荷载的关键所在,为今后主航道桥公铁两用钢梁架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最大化满足大桥设计建造要求,中铁大桥局在下横梁施工时使用强度更高的c60型混凝土,采用塔柱与横梁同时施工的方法,即第八节塔柱与下横梁钢筋整体绑扎后同时浇筑混凝土,科学施工,做到塔梁完美衔接。
期待“双胞胎”快快长高,
沪通长江大桥早日建成!
新闻链接
沪通长江大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沪通(上海——南通)铁路段的跨长江控制性工程,两岸连接江苏省南通市和张家港市,主桥采用双塔斜拉桥设计,主跨1092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于2014年3月1日开工建设。
沪通长江大桥不仅是沪通铁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更是世界首座跨度超过千米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规模,提高过江通道运输能力,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对加强上海市与江苏省经济联系,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南通发布(综合张家港日报)
文/记者朱蓓宁通讯员李伟
图/记者许丛军通讯员李伟
编辑/王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