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份保健品,
送马云旗下“阿里健康”港股100股!
还不止!
再送产品生产厂家的
200股原始股!!
“一手送健康、一手送财富”,
这样的好事
你 会 相 信 吗 ?
可 真 就 有 人 信 了!
上海警方经2个多月侦查,近日成功破获一起全国性的团伙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购买保健品送股票”的新型诈骗方式骗取被害人钱财。
受害者多达千余人,
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仅上海受害人被骗的案值
就达200多万元!
截至目前,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已抓获王某、李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成员12名,并以涉嫌诈骗罪对其依法刑事拘留。
买保健品还能送股票?
2017年12月2日,市民徐女士到普陀曹杨派出所报案称:她购买保健品时,被厂商骗了。
原来2017年3月,徐女士在普陀区一家大型商场里一个名为“顺势顺美”的商铺内被店员以 健康咨询为由搭讪,后对方通过微信邀请她参加3月5日至7日在枣阳路一家酒店举办的健康咨询和商品展销会。
展销会上,一家名为“上海雷邦生物科技”的公司作为主办方,向到场的100多名中老年人推销一种名为“海参多肽”的保健品,宣称能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更实惠的是, 会上购买还可获赠马云旗下“阿里健康”港股100股和产品生产厂家“源力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200股原始股。
经过“产品讲师”对保健品和原始股票的高额投资回报的疯狂鼓吹,被洗脑的徐女士以每套2980元的价格购买了7套产品,并得到了一份“股票代持协议”。
他们说无股不会发,你们年纪大的人要思想想通一点,这对你们好的。
店铺消失、店员失联才知被骗了!
徐女士家庭经济其实并不宽裕。“我每个月工资3000多块,还要养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这点钱真的是牙齿缝里省下的。”正因如此,徐女士一直心里很慌,想着能不能把产品退回去,把钱要回来。11月,当徐女士下定决心, 再次来到“顺势顺美”时,却发现店铺已人去楼空,而通过微信联系当时的店员要求退款退货,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托直至失联,徐女士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于是 向警方报案。
普陀分局曹杨派出所接报后,执法办案队探长葛奕青认为,被害人其实并非看中该保健品的保健作用,而是被高额股票投资回报所迷惑。这里面是否存在欺诈?警方第一时间赶赴 山东烟台、北京等地与“海参多肽”产品生产商以及“阿里健康”总公司取得了联系,证实了所谓的赠送股票行为纯属虚构。
核查下来阿里健康没有和任何保健品商家进行过类似的合作活动。
诈骗团伙组织架构及销售模式曝光
警方初步认定,此案是以售卖保健品为幌子,虚构高额股票投资回报的诈骗案件。据报案人称,上海有多名老人上当受骗,损失不小,为尽快帮老人挽回损失,打击犯罪团伙,普陀警方迅速成立了“12 2”系列团伙诈骗专案组。
12月7日,专案组在虹口区车站北路一商务楼内将“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人王某抓获。
通过审讯,王某如实交代了2017年3月,在枣阳路一家酒店内伙同他人组织召开展销会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并交代这些保健品和 诈骗套路都是上线李某提供的。
专案组核查发现,“雷邦公司”的银行账户与李某账户确有频繁资金往来。警方很快掌握了“山东聚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某的行迹。
2017年12月28日,在山东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专案组将李某抓获。通过对“聚领公司”账户及银行流水的详细核实对比,专案组又获取了新的线索——李某的上级供货商王某某和他下级遍布全国的代理商同时浮出水面。 专案组立即将王某某抓捕归案。
供货商为第一层,在商品供货环节赚取差价,同时培训讲师;
李某所在的“聚领公司”为第二层,负责招揽各地代理商和讲师;
像“雷邦”这样的代理商作为第三层,以售卖保健品为幌子,虚构所谓的高额股票投资回报,引诱受害人购买谋求暴利。
销售模式
跟往常的保健品诈骗案件基本相同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销售过程分多个阶段进行,起初他们会以返现或赠送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客户。
固定住这些客户群,接下来他们会针对这些客户群挑选一些比较容易上当的老年人,向他们进行虚假宣传。
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最后以“送股票”为诱饵,鼓吹老年人购买高价保健品。
而针对销售人员,该团伙会定期组织讲师给各地经销商上课,培训统一的销售话术。
保健品成本50元 卖出3000元!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某透露,这样的产品成本最多50元,出厂价大概在100元左右,而经过所谓的赠送原始股环节,每份产品 以近3000元的高价出售,达到近60倍的暴利。
据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交代,所谓的原始股持股凭证,都是犯罪嫌疑人找广告公司大量印刷的,每证成本不过几元钱。
就是在广告公司里做的。
在团伙主要成员已到案的情况下,专案组继续循线追踪,相继将包括上海代理商张某在内的9名团伙成员抓获。截至目前,专案组共抓获“12 2”系列团伙诈骗案犯罪嫌疑人12名,涉及上海本地受害人的损失已悉数被追回,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醒:
老年消费者应科学、理智地看待养生、保健品的宣传,不要轻信虚假宣传。如果要进行养生:
一是最好去国家正规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
二是购买保健品要去正规的商场、药店,不要在一些保健品宣传会上购买,同时更不要参加这些会上的一些所谓养生活动, 不要轻信“产品推介会”、“名医义诊”等促销手段;
三是看清标签和说明书,如保健食品的特殊标识(蓝帽子图样)、批号、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四是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到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所对应的相关内容;
五是一定要索要并保留好发票、收据等有效凭据,一旦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相关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便于有关部门查处违法诈骗活动。
实际上,小坊发觉,不光是保健品推销,在居民区周边,还有一些打着高科技产品幌子的 推销网站,自称自己所卖的产品赶超欧美、“天下第一”,是真正的高科技产品。平时还不时 搞些抽奖、赠送等互动活动,将老年人牢牢的绑定在自己的客户群里,进行进一步推销。
有 没 有 觉 得 熟 悉 的 感 觉 啊?
骗子被警方一网打尽。
希望受骗上当的老年朋友们
能尽快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