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嘉定新闻

2017年嘉定区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简析

2018-4-28 0:00:00发布80次查看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既是商业蓬勃发展的结果,又是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商贸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区零售业态的不断变革,具有多业态、休闲化等综合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发展迅猛,其营业额保持快速增长。

一、商业综合体基本情况

(一)商业综合体快速增长

2017年,我区纳入统计已开业经营的10个商业综合体和1条新型商业街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若剔除当年新增的1个商业综合体,比上年同期增长33.6%。

(二)商业综合体多点布局

我区商业综合体分布呈现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形成了以嘉定新城、南翔镇、江桥镇、安亭镇等多点覆盖的发展格局,逐渐替换了以老城区为单一核心的传统商业布局。从数量上看,嘉定新城和南翔镇商业综合体数量最多,综合体数量均达到了3个,占到全区商业综合体数量的54.5%。从体量上看,嘉定新城的综合体合计体量最大,全部可出租(使用)面积达16.1万平方米,占全区综合体营业面积的25.9%(见图1)。

图1   2017年商业综合体街镇分布情况

(三)企业性质平均分布

从商业综合体管理单位的企业性质来看,国有、私营、外资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全区11个商业综合体中,国有集体属性4个、外资属性4个、私营属性3个,分别占全区综合体数量的36.4%、36.4%和27.2%(见图2)。

图2  2017年商业综合体管理单位企业性质

(四)中型商业综合体增长最快

截至2017 年底,全区拥有可出租(使用)面积10 万平方米以上(含10 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2个,占全区综合体数量的18.2%;5-10 万平方米(含5万平方米)的中型商业综合体4个,占36.4%;5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商业综合体5个,占45.4%(见表1)。从营业额增长情况看,中型商业综合体增长最快,比上年同期增长49.7%,大型和小型商业综合体分别增长32.1%和21.3%。

表1  2017年商业综合体体量

按体量分

营业额增速

(%)

数量占比

(%)

综合体名称

大型商业综合体

32.1

18.2

嘉定百联

江桥万达

中型商业综合体

49.7

36.4

宝龙城市广场

嘉亭荟

中冶祥腾

大融城

小型商业综合体

21.3

45.4

罗宾森

永润星辰

南翔太茂

华润五彩城

疁城新天地

二、商业综合体经营情况

(一)零售业态占主导

从业态结构看,2017年,我区商业综合体中零售、餐饮、服务三大类业态营收比为6∶3∶1。其中,零售(包括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专卖店等)是综合体内比重最大的业态,占到综合体营业额的一半以上。餐饮和服务(包括电影院、游乐游艺、教育培训等)凭借在地消费和高人气优势,愈来愈成为综合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有增高趋势(见表2)。

表2  2017年商业综合体业态结构

名称

业态结构(营收比)

零售

餐饮

服务

全区平均

6

3

1

江桥万达

7

2

1

嘉亭荟

6

2

2

罗宾森

7

2

1

中冶祥腾

4

4

2

永润星辰

6

1

3

华润五彩城

4

3

3

疁城新天地

1

4

5

嘉定百联

6

3

1

大融城

6

2

2

宝龙城市广场

5

3

2

南翔太茂

8

1

1

(二)坪效水平持续上升

坪效水平指单位营业面积上产生的营业金额,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商户的经营效率。2017年,我区综合体平均坪效水平为29.1元/平方米·天,较2016年提高了5.4元/平方米·天,同比增长22.8%。从个体来看,嘉亭荟(安亭镇)、江桥万达(江桥镇)和华润五彩城(南翔镇)坪效水平相对较高,分别为43.1、38.8和34.1元/平方米·天(见表3)。

表3  2017年商业综合体坪效水平

综合体名称

坪效水平
  (元/平方米·天)

全区

          29.1

嘉亭荟

43.1

江桥万达

38.8

华润五彩城

34.1

大融城

29.5

嘉定百联

28.9

罗宾森

24.2

中冶祥腾

20.2

永润星辰

18.7

南翔太茂

18.2

宝龙城市广场

17.9

疁城新天地

14.4

(三)整体出租情况良好

2017 年,我区商业综合体整体出租率为93.9%,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11个商业综合体中,江桥万达(江桥镇)、嘉亭荟(安亭镇)、罗宾森(嘉定镇街道)和大融城(嘉定新城)等4个综合体处于基本满租状态,占全区综合体数量的36.4%。除南翔太茂的出租率在75.3%以外,全区其余综合体的出租率均达85%以上(见表4)。

表4  2017年商业综合体出租情况

综合体名称

出租率
  (%)

全区

93.9

江桥万达

100.0

罗宾森

100.0

大融城

100.0

嘉亭荟

99.0

嘉定百联

94.4

华润五彩城

89.5

永润星辰

89.1

疁城新天地

89.0

宝龙城市广场

88.2

中冶祥腾

86.7

南翔太茂

75.3

(四)江桥镇规模居首,嘉定新城增速领先

从各街镇综合体发展情况看,江桥镇在江桥万达带动下,2017年实现综合体营业额14.7亿元,规模居全区之首。从营业额增速看,嘉定新城在宝龙城市广场、大融城等新开业综合体拉动下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7.0%(见表5)。

表5   各街镇商业综合体经营情况

街镇

2016年营业额
  (亿元)

2017年营业额
  (亿元)

增速(%)

全区

39.4

54.0

37.3

江桥镇

12.3

14.7

19.8

嘉定新城

4.3

12.3

187.0

安亭镇

9.6

10.5

8.4

南翔镇

5.6

7.1

26.2

新成路街道

3.0

5.5

82.0

嘉定镇街道

4.5

4.0

-11.5

三、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一)商业综合体整体能级不高

我区商业综合体主要定位社区型购物中心,市场定位中低端,整体能级不高。从体量来看,营业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大型综合体仅嘉定百联和江桥万达两家,其余综合体体量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下。

从人气来看,2017年全区商业综合体总客流量在9019万人次左右。其中江桥万达(江桥镇)、嘉亭荟(安亭镇)和宝龙城市广场(嘉定新城)分列全区综合体客流量前三位,分别达2360、1826和1613万人次,而其余综合体的平均客流总量仅为400万人次左右。

从入驻商户看,2017年全区商业综合体平均入驻商户114家,其中江桥万达入驻商户达238家,其余综合体入驻商户均在几十至一百多家不等。

此外,车位配套紧张也一定程度制约了综合体发展。全区商业综合体平均每百平米营业面积车位数仅1.5个(见表6)。

表6   2017年商业综合体车位、商户及客流量情况

综合体名称

车位数
  (个)

商户数
  (个)

全年总客流量
  (万人次)



全区

7915

1257

9019


江桥万达

1675

238

2360


嘉亭荟

805

123

1826


罗宾森

217

83

50


中冶祥腾

600

125

855


永润星辰

181

70

60


华润五彩城

207

87

653


疁城新天地

456

59

500


嘉定百联

1114

164

525


大融城

947

137

377


宝龙城市广场

1314

151

1613


南翔太茂

399

20

200


(二)局部地区结构性过剩

截至2017 年底,全区开业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达64.7万平方米,其中仅2015-2016年新增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就超过了28.9万平方米,占总量的四成以上,未来还有南翔印象城、中信泰富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商业综合体集中开业可能造成局部地区供给饱和、结构性过剩。建议从宏观层面把控综合体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使其与城市及区域功能定位、消费能级相匹配。

(三)同质化现象仍然突出

目前,我区商业综合体基本以专卖店或百货商场购物为主,辅以影院、餐饮和超市等。品牌重叠率高、定位类似、布局相似,使得各商业综合体缺乏特色及自身竞争力,相互替代性强,并不能吸引特定且相对稳定的客源,竞争关系日益显著。综合体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是错位竞争,形成差异化。建议引入有特色、个性化的品牌进驻商业综合体,细分市场和定位。组织充满创意的营销活动顺应消费者个性化的心理诉求,以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嘉定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