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书局实体店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2018-4-27 14:11:49发布70次查看
4月23日,正逢第23届世界读书日,“快闪”思南书局概念店华丽转身,以全新业态开启的思南书局实体店,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将读书变成一种愉悦生活方式。
重现风貌重塑功能
讲述思南街区的红色故事
从复兴中路505号的思南文学之家向西百米,位于复兴中路517号的一幢老洋房,就是思南书局实体店,门口一块不可移动文物匾牌,亮出了这幢历史保护建筑的身份:建于1926年的欧式花园住宅,产权人曾为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1948),诗人柳亚子曾在此租住。
思南公馆的老洋房修旧如旧,打造出传世精品,如今这幢百年老洋房书香依旧。柳亚子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又与毛泽东为诗友,当年因为柳亚子的入住,数十位民主人士、名家学者常常在此济济一堂、谈古论今。思南书局开在这里,正是延续了这栋花园住宅的人文因缘和书香故事。
思南书局首期举办的展览是为期一个月的“从布鲁塞尔到上海——《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今年适逢《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主题展以真理的“足迹”“风采”“底色”“味道”等四大版块,展出多语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共产党宣言》与思南街区有着特别的地缘情结。当年,在南昌路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寓所里,陈独秀与戴季陶、陈望道见面商谈翻译《共产党宣言》之事,陈望道硬是凭借戴季陶和陈独秀提供的日文本与英文本,在缺乏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靠着《日汉词典》和《英汉辞典》,逐字逐句地翻译,费了比平时译书多五倍的工夫,终于将全文译了出来。又是陈独秀出面跟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杨明斋等人商议并筹措资金,终于在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建起了一个小型的秘密印刷所——又新印刷厂(含“日日新又日新”之意)。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在这里问世。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产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动力,具有里程碑式的功勋。
快闪店“探路”
开启社会书房作家客厅
全新打造的思南书局实体店,定位一流文化消费和体验的全新市民公共书房,将成为面向海内外作家、学者敞开怀抱的常态化城市文化客厅。
来自出版界、文学界、学术界、翻译界、新闻界的专家组成了专业选书团队,凭着专业素养和国际眼光,跟踪和遴选当下最新最优质的中外版图书品种,为读者提供近万种中外文高品质人文学术图书等“好书”阅读体验和选择。思南书局实体店面积500余平方米,以陈列“文史哲艺”四大类、近7000种精品图书为主,中外文图书比例约为6:4,有200个版本的西文古董书与旧版书。
思南书局实体店一楼为图书陈列阅读区,选配近2500种历史、哲学类中外文版图书,并设有读者专属书房。特别设立伦敦书评书店新书专区,这是与英国最著名的学术人文书店品牌——伦敦书评书店达成合作,结成姐妹书店,展开文化品牌深度合作,由伦敦书评书店选书团队根据思南书局的定位、品牌、特色及上海读者的阅读需求,首批精心挑选约500种英文版新书,并将定期更新;二楼是思南书局的主入口,设有中外文新书热销榜单,精选近2000种中外文学图书及相关品牌杂志;三楼主要陈列中外文版艺术类图书;四楼作为高品质活动空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和一系列阅读文化活动。
据悉,思南书局实体店还将打造高品质的阅读文化活动空间,比如思南读书会作家签书会、梧桐夜话·思南经典诵读会等,将创设一系列阅读活动品牌和公共阅读文化单元,包括单人书房、二人书房,以及阁楼“半木云间”,每个空间都有充足的光线和舒适的座位。
提升文化品牌标识度
用文化滋润城市空间
从打造全民阅读地标出发,目前在思南公馆已经形成了“思南文学之家”、“思南读书会”、“思南书集”、《思南文学选刊》、思南书局等文化品牌,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永业集团等历时多年共同打造,使阅读文化空间在思南公馆不断融合提升。
据悉,今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还将以思南书局实体店为起点,打造一系列全新的阅读文化空间和阅读文化活动品牌,其中有制作具有世纪风格、海派特色的世纪新书架书单,开办思南书局·皋兰路店等全新阅读文化空间,举办思南书局书香雅集系列活动,在全市设立思南书局快闪店流动版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