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闵行这个小区里的车棚很“有料”
2018-4-27 18:45:22发布76次查看
说到车棚,想必筒子们都很熟悉吧~不同于停放机动车的车库,车棚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的特点,可用于停放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车辆。在马路边、医院停车场、商场外圈、部分小区,我们都能看到车棚的存在。
然而,车棚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同时又缺乏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里,问题更加突出。这不,家住江川路街道的不少居民们有话要说了——
李阿姨:“我们小区里的车棚堆积了很多易燃杂物,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徐叔叔:“车棚是由专门的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他们一般都是24小时工作,晚上会留宿车棚,在车棚里做饭烧菜,油烟很大。”
丁奶奶:“是呀是呀~有好几次,我还看到管理员为了盈利私自从车棚里拉电线,给路人提供电瓶车充电服务。”
王女士:“车棚停车位数量有限,我出门去市场买个菜、接孩子放学,回来就发现车位没有了,很是头疼。”
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借着大调研的机会,江川路街道这次将关注点聚焦到了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停车棚上。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街道听到了居民抱怨小区车棚里堆积杂物、非机动车停放难等不同声音。考虑到此前已经在交大新村小区里实行智能车棚改造,而且居民反馈也普遍良好,今年江川路街道打算继续沿用智能车棚模式,在全街道范围内完成对34个小区60个车棚的智能改造工作。
那么智能车棚长啥样?和普通的车棚相比,ta又在哪些方面采取了升级改造呢?快跟着闵闵到交大新村小区里一探究竟——
交大新村位于沧源路880号,是江川路街道的老旧小区之一,于1984年建成。这里居住着上海交通大学校区的任教、退休教师以及其他居民。据统计,小区内现有家庭1500多户。
在小区正门不远处,闵闵就看到了智能车棚,总面积约360平方米左右。据小区负责人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智能车棚就是在原来车棚基础上改造而成,地块没有缩减或扩增,改造提升的是管理模式和硬件配置。
管理模式:从有人管理改为无人管理
过去,车棚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员进行管理。而现在,街道开始对交大新村的车棚采取无人管理模式。若居民家中有非机动车而且有需要停放在车棚里的,凭借身份证、户口薄或者有效租房证明,到小区所在居委会登记、领取车棚门禁钥匙即可。
在车棚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加装了一个感应装置。居民们用蓝色的门禁钥匙在机器上“哔”一下,就能自由进出车棚,开关门取车。
硬件配置:可停车、可充电,车辆停放更安全
智能车棚也通过安装智能充电桩、监控摄像头、喷淋系统等方式,完善车棚基础设施配置。
定距安装智能充电桩
在车棚的一角,闵闵看到每隔一定距离就会装配一个智能充电桩,大约20个。每个充电桩可自动记录充电时长、电压和电流等情况,当电瓶车在充电出现异常时,充电桩也会自动断电,从源头上有效防控火灾隐患。
据了解,智能充电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在线支付,1元大概能充电4个小时。对于老年人来说,手机支付可能会比较麻烦,这时候就可以刷充电卡对进行电瓶车充电。
正在充电的电瓶车
清理易燃杂物堆积
在车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交大新村的志愿者们将车棚内的所有杂物进行了彻底清理,在腾出来的空地画上停车线。车棚里现有停车位大概100多个,大大满足了居民的停车需求。
加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和喷淋系统
在车棚正门、棚内中间等区域共安装了六个高清监控摄像头,360度无死角进行监控。
在保安室里,还有专人实时查看车棚里的情况。
除了加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外,车棚里还安装了喷淋系统,有助于保障车棚消防安全。
看完交大新村的智能车棚,大家是不是很希望自家小区也能有一个呢?闵闵从江川路街道了解到,今年年底前,江川路街道计划完成34个小区60个车棚的智能化改造,其中包括的小区就有安宁一小区、金榜沧三小区、北街小区、交大东川苑等。
车棚智能化的实行,是闵行深入居民生活细节,关注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直观体现。通过新增硬件设施、提升软件服务等方式,让居民们更加安心、放心地把车辆停放在车棚里,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而这,也是大调研的根本目的所在。
接下来,闵行大调研还将继续为群众解决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务。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