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洁静)
剧本朗读会现场 孙洁静摄
“‘穷人的手和阔人的手始终是握不牢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啊!乾少爷!我的梦醒了。好,你也安心了吧!”4月21日,一场精心筹备的田汉作品《咖啡店之一夜》剧本朗读会回到了“左翼戏剧的诞生地”,首次在多伦路上的老电影咖啡馆实景呈现。
此次演出的《咖啡店之一夜》是田汉1920年从日本回国后创作的独幕话剧。故事以殖民时期上海的一间咖啡店为背景,通过描写盐商之子李乾卿对纯真爱情的背叛与亵渎,揭示了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市侩的丑恶嘴脸,又通过白秋英与林泽奇的觉醒,体现了作者“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的理想。
剧本创作至今虽已接近百年,但所探讨的内容仍引起了年轻演员和观众们的共鸣。“剧本探讨的内容和今天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关于婚姻与爱情,过去和现在都会受到来自家庭、年龄、社会环境的束缚,只是标准不同,但都需要我们唤醒自己的独立意识。”制作人施雨婷对记者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出所在地多伦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是“群星璀璨”: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田汉、叶圣陶等三十多位左翼文化名人聚居于此,激荡理想、挥洒才华,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
1930年8月23日,由原“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改组而成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以田汉为主将的执行委员会;1931年1月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杜宣、田汉、瞿白音等人在桂林创建了民间职业剧团——新中国剧社,抗战胜利后,剧社一部分演员来到了上海多伦路继续演出;1947年12月宣布解散。短短一条多伦路,见证了中国话剧从最初的生涩逐渐走向成熟,见证了中国话剧人从都市小舞台走向广大民众、汇入时代洪流。
据悉,作为文创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今年起,本区将整合多伦路上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等资源,每月举办一次文化活动,打造“多伦文化年”系列活动品牌。其中的多伦文化沙龙由区委宣传部指导,沙龙成员将以现当代文艺现象、作家作品为主线话题,就相关学术研究的最新信息、研究成果、热门话题、争议焦点等开展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