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理地貌打造“浦江首胜,泖田花海”,规划石湖荡、叶榭、泖港、新浜等镇协同发展方案,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让松江浦南成为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景致优美的“松江旅游ip”。据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浦江之首”和“都市田园”主题,松江浦南地区将打造成为“浦江首胜,泖田花海”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目的地资源整合的“松江样本”。
去年,浦南地区游客接待人数同比增长4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9%,成为我区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雪浪湖生态园、浦江源度假村等景区景点可供游客泡温泉、采草莓、尝农家菜等,这些自由随性、轻松惬意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乡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尊重地理地貌
展现特色文化
“松江的浦南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地理标志就是‘浦江之首’与‘九峰三泖’。我们所要打造的‘浦江之首’绝不仅仅限于黄浦江零公里处的三江交汇地,而是浦南四镇。”区旅游局局长金冬云告诉记者,打造“浦江之首的首胜之地”刻不容缓。
松江历来有“九峰三泖”的美誉。康熙字典释云:泖,水名。在吴华亭县有圆泖、大泖、长泖共三泖。早在晋武帝时,三泖就是“冬温夏凉”的避暑胜地。唐代以后,随着松江经济、文化的发展,泖湖和附近的九峰都成了著名的游览地,唐代有很多诗人曾来此游览。著名诗人陆龟蒙曾游泖湖,有诗云:“三泖凉波鱼蕝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泖湖已慢慢淤塞为田,变成肥沃的泖田。而泖田也变成了如今浦南地区最大的地理特征之一。因此打造松江乡村旅游,要强化泖的地理文化,打造乡村旅游、传承乡愁记忆的重点就是要演绎一方地方文化。
“三农+旅游就是乡村旅游。”在金冬云看来,如今浦南在区农业部门多年的努力下,已经形成了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和经济作物种植等特色,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在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叶新公路两侧出现了大量的花卉产业。
浦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迷人,具有“气净、水净、土净”的优势,呈现出现代农业产业特色突出、新农村风貌突出、地域资源突出的三大优势。如今,浦南地区拥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有机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等体验农事活动的场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呈现出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乡村风貌;依托黄浦江水系、温泉、湿地、水岸涵养林等特色资源,整合挖掘,开发出了荷花节、菊花节等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重点打造了一批乡村休闲度假精品项目。
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项目建设
“深入打磨产品,关键在于要加强项目建设,以原有项目的转型升级或新项目的持续建设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加上丰富的节庆活动和完善的公共服务才能立足市场、吸引游客。”金冬云介绍说,今后在进一步打造“浦江首胜,泖田花海”的过程中,要着眼“传承一方历史,诉说一方文化”,加快张泽老镇、李塔古镇、浦江之首等目的地项目建设。
据统计,我区有192个旅游资源,有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故事,有很多特色旅游项目。其中有51个在浦南地区,包括19个采摘体验点,还有松江牡丹节、荷花节、羊肉节、菊花节等四大节庆品牌,已成为松江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在原有的基础上,浦南各镇将持续培育重大节庆活动。为此,我区已成立了区旅游协会浦南分会,凝聚浦南四镇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共同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浦南乡村旅游发展,并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据悉,去年区级旅游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达636.29万元,扶持项目24个,包括荷花节、菊花节、乡村创客基地等项目。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力的项目,持续推进叶新公路花卉产业带、吾舍田园综合体、牡丹乡野公园、浦江之首水文化等项目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浦南地区2018-2020年三年项目建设预计投资额近12亿元。
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也是旅游产品的重点。为此,区旅游局与区农委、规土等部门协调推进泖港镇、新浜镇民宿试点,引荐田园东方、花间堂等民宿业品牌企业对接合作。结合《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和浦江涵养林资源,通过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连接,加强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浦南乡村休闲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推动a级景区建设,确保景点景区导引牌、导览图等标识标牌合理规范。加速厕所革命,进一步推进浦南地区旅游厕所新布点,将旅游厕所纳入a级景区的创建和评定。并积极筹建浦南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推进浦南旅游专线增设,完善旅游景区(点)承载量监测预警、旅游景区(点)门票预约制度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下阶段,还将尝试运用市场机制,引入携程集团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让浦南乡村旅游在产品进一步整合的基础上,成为上海“微度假,慢旅行”最佳目的地。
东西南北联动
展望光明未来
“我们要促进节庆活动和其他产品的联动,让节庆活动多姿多彩。比如,游客可以上午赏菊,下午采摘,在农家乐用餐,在农村庄园休憩,第二天还能游玩滨江慢行系统。”金冬云表示,要整合“水系、田园、乡村”资源特色,吸引江浙乃至全国游客走进上海乡村、认识松江浦南地区,体验乡村生活,传承农耕文化。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广富林郊野公园已经开园,诠释上海之根、演绎数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也将再现“芳华”。由此,从佘山到城区,再到浦南,一个“远看绿水青山,近看人文天地”的松江已初步显现。围绕松江“一个目标 三大举措”战略布局,深入整合南北旅游精品线路,将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与浦南乡村旅游串连成线,释放浦南四季节庆旅游活动和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一个“漫游山水城、放松松江来”的全域旅游新蓝图将逐渐被勾画出来。
“我们要将浦江游全线贯通,为全市打造核心旅游产品做足准备;要实现浦江上下游旅游产品联动、资源共享,提升浦南乡村旅游产品市场感召力,使浦南乡村旅游与都市旅游交相呼应。”金冬云进一步介绍,浦江游是我市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ip”,是“具有全球ip潜力,能和英国泰晤士、莱茵河相媲美”的旅游产品。从陆家嘴沿江而下到松江,浦江游是“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产品”,也是体现美丽中国、文化自信,融合“诗与远方”的旅游产品。目前,浦江游已经延伸到徐汇滨江,松江也要为浦江游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