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召开以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项目深化推进会
2018-4-26 0:00:00发布67次查看
4月23日中午12:20,全体教研组长及教务处陆佩萍主任、严永芳副主任、黄强副主任,分管教学的庄新华副校长、科研处付宏伟主任一同参加了在行政楼3楼会议室举行的以教研组长为主体的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项目深化推进会。会议由陆佩萍主任主持,严永芳老师阐述项目深化的具体要求;付宏伟主任就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关键词等进行解读,庄新华副校长对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要求。
严永芳老师表示,我们学校在深化创新实验室及对应校本课程研究与完善基础上,要关注探索项目深化的整体性设计。主要有创新素养的培育如何覆盖到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生;如何关注学科教学中创新素养的培养,加强学科融合。三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四探索教师管理和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五开展创新素养的评价探索,尤其是学生成长记录。六关注学生整体的组织文化培育,变革和氛围营造。
科研主任付宏伟老师根据《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实施指导意见》以及大量资料查询、比对,就创新素养培育中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与剖析:创新、创新素养、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二创新素养培育与课程教学变革的关系;三国内外关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研究”的现状综述,即创新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难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在全体学生素养提高的基础上,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而不是少数创新尖子人才的培育。再就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是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方面,两者要加以结合;最后付老师还概述了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核心,是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主阵地,研究的切入口是通过课堂教学变革时间探索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因为,课堂教育不仅指基础型学科课堂教学,还包括拓展型、研究型和学生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他希望每个学科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把创新素养培育发散、渗透到学科中;寻找创新亮点,构建创新模式。
陆佩萍主任谈到了我们要寻找学科创新素养的载体,还需思考其培养过程、方法是否真正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与学科特点,以及教学案例中创新与实践,希望每一个教研组至少有二个着力点,结合课程纲要,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
庄新华副校长谈到原先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始于创新实验室的建构,其受众面比较狭窄,只是部分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演绎推理等方面有增强。现在学生创新思维培育,是一个全年级、全员人人覆盖参与的基础性课程活动,以及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等的活动;可以借助教研组的力量,也可以有外部专家的力量介入。总之,创新素养的培育是让学生对某一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创新素养的培育;我们还可以从课程设置上提供有利于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演绎推理等机制。
《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校项目深化推进>>会,使大家明确了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价值目标:是对21世纪人才素养基本要求的顺应;是区域经济社会对教育诉求的积极回应,是学校办学品质的专业保障。同时,学校及教研组在未来实践中要遵循创造性的4p原理(创造性个人、创造性过程、创造性环境、创造性产品),来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学生,为他们在有效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学校文化和环境创设等的全面改进中,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而学校就成了实现创造性课程研发、创造性课堂教学和学校环境营造等的基地;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浦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