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肠道病毒活跃起来,学校里的孩子们在集体环境中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又到了儿童传染病首位——手足口病流行期。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粪口传染。从目前临床观察来看,发病者以幼托(6个月至5岁)儿童为主,轻症为多。一般从3月底至6月,手足口病会进入春夏高峰期,在秋季10至11月也会出现一次小高峰。临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在7-10天。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据统计,去年奉贤区共发病1000例左右,重症病例在1至2例。
“传染病最重要的是早预防、早发现,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非常高,一旦儿童间出现1-2例疫情没有被注重的话,疫情就会通过接触迅速传播开。”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刘清表示,尤其是托育机构的早期预防非常关键,学校可以通过每天早晨、午间检测孩子日常身体状况,每周一次对教室、桌椅,尤其是公用的玩具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其次,在家中,家人应做好小孩的健康监护,观察小孩患病症状,一旦发现类似症状需马上去医院就医,家中也应做好常规清洁消毒。
2016年,我国上市了全球首个能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疫苗,“虽然重症病人并未增加,但还是建议没有接种过EV17疫苗的6个月到3岁以下易感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由于接种疫苗后通常要2-4周才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最好是在流行季节前提前接种。”刘清建议,对疫苗中的任一成分过敏的人及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则暂不接种或延缓接种该疫苗。
此外,EV71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可自愿、自费接种。目前,奉贤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接种EV17疫苗,有接种意愿的家长可带小孩到各个社区咨询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