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家有老人的必看!这个试点政策,可能直接影响你家未来的生活质量

2018-4-25 10:12:17发布66次查看
  有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问题
小研先放这一组最新数据——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
眼睛越来越昏花
耳边的声音也不再清晰
肌肉慢慢变得无力……
如何让失能老人获得更加安心的照护
让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减轻负担?
为老人提供
社区居家照护服务
养老机构照护服务
住院医疗护理服务
由长护险基金支付大部分,个人支付小部分
目前已有约4万名老人享受到服务
为家人减轻了负担
最近,小研正在关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12个委办局的大调研,记录下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今天让我们跟随市人社局
到老人们中间调研
关注“长护险”试点情况
这项利好政策推进过程中,老百姓对
需求评估、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培训等环节
有哪些感受?
跟随市人社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大调研团队
到老人们中间倾听声音~


已享受服务的老人有什么话要说呢——
老人情况
这位偏瘫13年的老人今年申请了长护险,被评定为6级,护理员每天上门一小时,自己只要承担6.5元的护理费用。
和普通钟点工相比,长护险护理员特别专业,翻身、洗澡、康复训练,都有一套操作规范。
孙长发平时很抗拒行走的康复训练,害怕摔倒,但只要护理员在旁边,他就很乐意走,“阿姨不懂的,外行”,他只相信护理员。
每天6.5元的自费部分对任何一个家庭都是能够承受得起的
不过,老人的妻子怯怯地提出:
“我们喊的阿姨,能不能帮我们稍微‘弄掉点’?”
阿姨说想“弄掉点”的,指的是现在请普通钟点工的费用越来越高,她自己已经70岁,单靠她一人照顾老伴力不从心。
其实,不少老人都反映过这方面问题,比如有老人希望申请长护险后还能同时享受原有的居家养老补贴,有的老人则期待长护险护理员能增加服务时间。
对此,市人社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大调研团队回应——
团队处长许宏说,这些都是老人的正常诉求,但有赖于护理人员队伍规模的增长,“一点点来吧,我们逐步逐步”。
老人情况
按照规定,养老机构的老人也可以享受长护险,按所评定的级别,补助直接汇入老人账户。
可是当调研来到了养老院,老人们焦急地问:长护险实行了吗?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呢?
小研了解到——
原来,养老院里符合申请资格的老人较多,又需全市养老机构统一完成新老政策对接、同步实施,现在还在对接过程中。
市人社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大调研团队回应老人们的关切——
“你们再耐心地等待一小段时间,”“肯定会有的,而且对于你们住在里面的人,我们的待遇是从1月1号开始给你们算的。哪怕4月份给你们补贴的话,也是1、2、3、4月都给你们的!”
长护险的第三种服务是住院医疗护理
与医保办、卫计委、民政局、护理站、
评估中心等单位座谈
现存问题
推进速度快一些、评估过程简便些、服务时间更长些,这些都是群众对于长护险的期盼。而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护理队伍、评估体系的完善,也有赖于人社、民政、医疗各系统的协调配合。
例如,申请人护理等级的评估,现在就存在着评估手段单一、申请人诚信存疑等问题。
说到这里,小研来解释下这个护理等级问题——
因为试点阶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才可享受长护险待遇:
1、年满60周岁及以上,职工医保人员中已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和居民医保人员;
2、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至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
于是,为了争取到护理待遇,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来自益诚评估中心的苏剑俊说,很多老人初次评估后如果被定为0级或1级,便会一次次地申请重新评估,颇有些“不到等级誓不罢休”的精神。
而现有的长护险评估制度对于申请评估的频次也没限制、缺乏约束。
市人社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大调研团队认为,这也正是当下长护险推开之初,政策设计上要扎紧的篱笆,相配套的经济手段已经在推行——
“我们后面有复核、有终核。比如说复核和你初评的结果还是一致的话,这个复核的费用100%由你个人承担。刚才你讲到的,很多老人的高啊、低啊,主观的描述指标,可能在评估标准中占比过高,这样就不利于客观地反映真正失能失智的状况。
因为我们的评估标准设定,卫计委是专业部门,我们带回去,请他们在下一步研究一下,能不能用一些更客观的指标,也减轻我们评估员的主观判断。”
对于长护险,你有什么问题?有关信息可以拨打12333或962218服务热线咨询。
(来源:上海大调研)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