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成立
2018-4-23 11:27:32发布70次查看
“联合调解中心的成立,将最大限度地为漕河泾开发区20余个园区内近3000家企业和近30万员工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和公共法律服务。”这是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揭牌仪式上透露的一组数字。4月19日,联合调解中心在开发区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宣告成立,并同时在此开设服务窗口和联合调解工作室,设置公共法律服务站。也就是说,从当天起,虹梅街道区域内的园区企业和居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身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包括各种纠纷调解、公证预约登记等在内,中心能够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
揭牌仪式上,作为联合调解中心的发起方虹梅街道司法所、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总工会、劳动保障所等部门分别介绍了中心今后的日常工作和运行机制。“打造徐汇最优营商环境,首先是要做好人的工作。”虹梅街道方面表示。根据虹梅街道近来开展的针对辖区内企业进行的大调研以及对往年数据的统计分析,漕河泾开发区每年发生劳资纠纷超过600件、消费纠纷4000余件,经济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200余件。为此,虹梅街道依托区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及法院的法律服务资源,共同设立“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为园区企业和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公证预约和登记、法律援助等服务,及时化解园区企业内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也为本区优质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助力。
联合中心如何保障运行?虹梅街道司法所所长钱晓鹏介绍说,中心具体由虹梅街道司法所、总工会和劳动保障所负责日常管理和指导。成立初期,计划每周一、三、五安排一名调解员及律师坐班,进行现场咨询解答及纠纷化解预约登记;同时根据矛盾类型安排调解时间。“目前,中心设立了两种纠纷处置程序:简易纠纷和复杂纠纷。简易纠纷,可在当场进行调解,经调解后可当场出具调解协议书;复杂纠纷,需要另行预约时间,由调解员团队或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进行调处。通过试运行,该中心将对案件的质与量,进行考量和评估,从而调整出相对合理的服务时间和人员配置。”钱晓鹏说。
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的设立,通过打造多元化、便利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让大量的行业性、专业性纠纷通过调解的柔性方式得以解决,为企业快速高效解决各类经济纠纷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途径,也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营商法治环境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在目前一个时期试运行的过程中,还将探索出一套更加规范的联合调解工作流程和制度:比如在人员配置、业绩考评、案件评审、文书制作等各方面细化规定,推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打造更专业化的调解员队伍,通过汇集律师、法官、院校教授等顾问团队的建立,实施各类专题培训、业务骨干培训,强化社区基层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并且通过漕河泾开发区调解案例库和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对疑难重大矛盾纠纷的归集和研判能力,实现调解数据挖掘的可视化分析,从而打造开发区“智慧调解”“智慧法务”品牌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