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钱阿姨的三笔账

2018-4-23 0:00:00发布77次查看

      2016年初,打浦桥街道试水“1+1+1”家庭医生签约制,开展一系列便民医疗服务。而南塘居委的钱阿姨、徐伯伯一家就是打浦桥街道第一批“吃螃蟹”的居民。

      钱阿姨的爱人徐伯伯在三年前因“冠心病”在胸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再造术即俗称的“心脏搭桥”;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需要十多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因为行动不便,配药这个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老伴钱阿姨身上。

      据钱阿姨介绍,因为徐伯伯需要的药物品种和剂量都较大,她消耗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其实钱是其次,主要是路上和排队太花时间,老伴走路又不便当,上下楼梯太吃力,我又搬不动他,但不验血又不行,医生说万一血钾血糖低了高了都有危险。”钱阿姨表示原来这些想想都头痛,让她一筹莫展。

      钱阿姨说“自从签约这个“1+1+1”服务后,从方方面面解决了我家的实际困难,内心真的觉得很激动,国家为了我们老百姓想了很多啊!”

      钱阿姨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她会把各种日常支出记在本子上,以便查看核对。

      经济账她先算了一笔经济账:之前徐伯伯每月医疗费自负部分600多元,还不包括就诊来回路费;签约后,由社区延伸二三级医院的药物,自负比例低。这样下来自负不超过300元。“便宜了一半多。” 钱阿姨说。

      时间账她又算了一笔时间账:本来每月至少要去胸科医院2次、区中心医院2次、社区医院3-5次,其中胸科医院门诊每次排队挂号就诊至少2小时,来回路上乘地铁2小时;现在改由社区医生开具的糖尿病药物慢性长处方和另一部分签约后的二三级医院延伸处方,由国药物流免费派送到家。这样每月仅需去社区医院就诊2-3次,每次时间15-40分钟。“小菜场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边上,买菜时拐个弯,吃饭和吃药,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次解决。”

      精力账还有第三笔账也就是最折腾人的精力账。以前,带徐伯伯看病要一大清早“全家总动员”,现在签约并建立家床后社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徐伯伯诊疗,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足不出户解决了常见病。“不用去瑞金医院毛病也能控制得挺好”;而且还有化验科医生也能上门为徐伯伯抽血检查,并送到医联体上级医院统一检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化验项目很齐全,还能上门抽血,真的是十分方便!”



       家庭医生卢逸烨上门给徐伯伯做体格检查

 

“划算、方便”,这是精打细算的上海老爷叔阿姨对“1+1+1”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最直接的感受。签约服务开展至今两年多以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也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质医疗服务,解决了他们就医上的各种不便。

   

      图文转自: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