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系统青年干部应对处理复杂问题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他们了解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创造机会,区司法局积极发挥“杨司讲堂”内训平台作用,组织14名80后青年干部参与“调解体验日”活动,也作为大调研工作的拓展和延伸,使青年干部深入了解调解一线工作情况、了解一线群众实际诉求。
活动一
参观区专业人民调解中心
在区人民调解协会理事、协会承接区残联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负责人王立夏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人民调解成果展示厅、调解接待室、心理咨询室等区域,对专调中心的职能及各个区域的功能设置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
观看杨浦区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片
青年干部一同观看了区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片,对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历程、工作机制、工作成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三
青年干部座谈会
座谈会上,政治处主任崔佳为司法所青年干部介绍了“杨司讲堂”内训品牌,并鼓励他们走上讲堂,展示风采。
随后,专职人民调解员王立夏介绍了区联调委及区专调中心的运作情况,并通过几个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人民调解工作全貌及调解技巧,听了介绍后,大家纷纷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开展热烈讨论,表示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四
现场旁听案件调解
青年干部分批现场旁听相邻、继承、借贷、离婚等多种纠纷案件的调解。
青年干部感悟
通过调解体验,青年干部不仅感受到基层人民调解员专业、敬业的精神,增强了责任意识;同时,在体验中听到很多办公室里听不到的声音,掌握了很多过去没有掌握的情况,深入了解了调解行业和居民需求的一线情况。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感受到,要做好基层群众的调解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功底,更需要说好“三种话”,即专业的“行话”,接地气的“白话”和温暖的“情话”。然而,要说好这三种话并不容易,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 一是善学。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尤其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二是善用。要用法律语言翻译成可触摸、有温度的地方语言,真正做到“情法交融”、“和风细雨”。——长白新村司法所 汤平霞
参加了杨司讲堂——“调解体验日”活动,收获颇多。4月17日下午旁听了区法院诉调中心的诉前调解,使我影响最深刻的是该案件的案号。自2018年起,短短的4个月不到的时间,诉前调解工作室已受理1700多件案件。对于常见的基层纠纷诸如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遗产继承、相邻纠纷等方面,人民调解积极发挥“短、频、快”的特点,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与时间。——延吉新村司法所 徐琪
4月16日上午,我旁听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旁听开始前,调解员王立夏为我们讲解了房地产继承的相关程序以及诉调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继承纠纷案件。在调解现场,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调解过程中法律方面的严谨性以及调解这一纠纷解决模式特有的亲和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掌握了更多关于诉调的专业知识,体验了诉调的主要过程,调解员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服务态度也深深激励了我。——区青年储备人才 徐唱
可能有些人对人民调解有所误解,认为到法院起诉就是为了让法院判决一个是非黑白的,为何要调解?通过参加调解体验日活动,我感觉到人民调解更多讲究的是“情理法”的平衡,是一门做人工作的“艺术”,是化干戈为玉帛的诉讼外调解,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更有效地化解矛盾、息诉止争。我们在司法工作实践中也要借鉴人民调解的思路,更好的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社会。——区司法局政治处 钱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