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贤文化”激活幼儿教育
2018-4-20 14:17:00发布66次查看
奉贤区树园幼儿园位于南桥运河路上,园内处处充盈着“贤文化”元素,这里的体验日活动有些不同,每到周五,幼儿园大班的144名小朋友便可以在“宝贝厨房”学做青团,在“非遗馆”学织布、做风筝,在南操场滚灯舞龙,还在生活小剧场表演皮影戏等等。从去年9月开始,树园幼儿园尝试着将贤文化与孩子们的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如今取得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效果。
找到非遗和幼儿教育的结合点
2017年,树园幼儿园成为奉贤创建区域幼儿园课程特色基地园。为课程找何特色?幼儿园想到了“贤文化”。园长沈建英主动找到区非遗中心寻求帮助,在非遗中心的指导、讲解下,幼儿园开始寻找“贤文化”与幼儿生活教育的结合点。幼儿教育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要在体验中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经过研究,幼儿园引入了一批非遗项目。“学织布、做风筝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美术和动手能力,皮影戏可以培养表达表现能力,舞龙滚灯可以培养运动能力,这样规划符合幼儿发展理念。”沈园长这样介绍。
非遗传承“走出去”和“引进来”
有了方向,便开始行动。树园幼儿园因地制宜,灵活突破,把贤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课程。比如,大班的市级教材中有“多彩的民间活动”这一主题,幼儿园在课程框架下作出调整,加入了舞龙、制作青团等奉贤特色活动。经常带孩子们出去走走,体验贤文化,去柘林看滚灯、学做风筝,去庄行胖阿姨农庄学习制作青团,去齐贤小学体验皮影戏等等,并把非遗传承人请到学校亲自教授,并和孩子们互动。在幼儿园内,建设有不同的非遗项目体验区,孩子们可以用简易的儿童道具,体验织布、绣花,玩滚灯和舞龙。
孩子们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在体验中,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成长。有个小男孩在体验活动中爱上了皮影戏,几次体验培养了他的表演能力,让他从容易害羞变得敢表达自我。将贤文化融入到生活体验后,沈院长发现,孩子们明显更愿意探索新鲜事物,动手、表达、运动多项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同时,幼儿园老师们也更加活跃,她们积极主动地找资源、用资源,对孩子充分了解,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传授给孩子非遗知识,大(一)班的卫佳云老师下了功夫,努力查找资料,弄懂弄透,再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她说:“虽然我是本地人,但对咱们的很多非遗是在备课过程中才了解到的,我本身也很有收获。”
在体验日,许多来做志愿者的家长也从中受益。大(二)班的朱佳莉老师告诉记者:“我记得风筝节体验活动时,许多家长都说这些活动有趣有意义,对贤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孩子、家长、老师都受益,在树园幼儿园,贤文化成功地激活了幼儿教育。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