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产业被称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宝山既临长江又扼黄浦江,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宝山国际邮轮码头目前已实现3船同靠,不久就将实现形成水陆联动的4船同靠,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邮轮母港。 近年来,随着邮轮的靠泊次数和出入境游客数量的爆发增长,对周边的配套交通形成了巨大压力,也对滨江地区的交通运行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宝山未来发展的问题,区建管委在实地踏勘积极调研的过程中,对邮轮港周边重点路口、路段、路线、公共交通设施设置情况精准“把脉”,寻找工作突破口,先弄清问题再集中研究“会诊”。 目前,邮轮港日均客流量2.4万人次/日,现状配套接驳交通方式有旅游大巴、出租车、小客车、短驳公交,短驳公交接至轨道交通3号线宝杨路站。由于淞宝地区(主要是同济路以东、宝杨路南北两侧)是宝山区行政办公、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集中的老城区,邮轮港附近道路系统多数时间较为久远,市政配套设施大多为街坊级配置。邮轮产业的迅速发展,区域通勤压力已接近承载极限,预计到实现“四船同靠”之时,日均客流量将达5万人次/日以上,上下客期间将分别有200多辆大巴以及数百辆出租车和自驾小汽车,会形成巨大的潮汐式交通流。按照淞宝地区现有路网的承载能力远远难以满足需求,届时宝杨路及附近道路将面临瘫痪。因此,加快淞宝地区路网承载力提升建设,快速疏散分流到港客流的需求十分紧迫。 区建管委将通过提升“三个能力”,充分挖掘现有道路、公共交通和停车资源,打开邮轮滨江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局面:一是提升邮轮港周边道路交通分流能力,充分利用宝山区淞宝地区现有道路网格,积极实施打通断头路和微循环道路,已拓宽改造了宝杨路(狮子桥-同济路)、漠河路(东林路-同济路)、东林路(宝杨路-漠河路)等5条市政道路,并新建了滨江大道,促进路网的通透性与快速分流能力,有效缓解邮轮港靠泊带来的交通压力。二是提升公共交通保障能力,继续强化宝山29路宝杨路骨干公交线路作用,畅通东西向客运走廊;延伸调整952b公交线路,解决占路停靠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调整508路终点站,释放宝杨路码头枢纽站内部空间,设置出租车专用停靠站,方便三岛轮渡乘客接驳换乘。三是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完成淞宝地区停车诱导系统一期工程。拟建设智能停车三级诱导系统,通过信息屏实时发布停车场(库)的位置、引导路径、泊位数、空满状态等信息,引导驾驶员提前规划行车路线,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淞宝地区停车供需矛盾。以牡丹江路-宝杨路-邮轮港为中心,范围为同济路、漠河路、吴淞口路、水产路围合区域,计划纳入20个停车场(库),2018年底建成试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