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对人才资源的竞争政策只是第一步,要让好不容易吸引来的人才不仅进得来,更待得好、留得住。关键在“软环境”,可是小编经常会在后台收到这样的问题“创新人才、技术和管理复合人才,都是企业发展最亟需的,但能否把这些‘凤凰’吸引过来,还需要种下足够的‘梧桐树’。”“居高不下的房价、子女入托入学难问题,都成为了我们企业招揽优秀年轻人的一道槛,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区人才中心只有一个,离公司比较远,办事不太方便,能不能也开设一些‘家门口’的人才服务点?”
如何打好这场人才竞争战?随着大调研的深入,区人才办先后走访了100多家企业与160余名人才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普陀出招了!
“零距离”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大调研中最真实热乎的人才呼声给了普陀区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极大的启发。
普陀区借鉴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把人才的服务阵地建到了人才每天生活工作的楼宇、园区和社区之中。
从“区人才服务中心”到“重点地区人才服务部”再到“楼宇、园区、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站点”,三级人才服务阵地网络的推出将人才服务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资源与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作为“服务总站”,区人才服务中心着力优化服务事权、升级业务流程,比如:针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办理实行“首问一口清、受理无否决、办结明时限”。
在企业和人才最为集中的长寿商业商务区、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等区域,普陀区建立起人才政策咨询和受理的“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答复”工作机制,实现了企业政策诉求的“一口式”对接。
而错落在楼宇、园区、人才公寓中的人才服务站点,则成为了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才“第一线”的“桥梁”。
因为近,所以更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更能匹配个性化的资源。根据楼宇、园区中集聚的产业特色,行业特点,站点积极创新服务载体与方式,在提供政策宣传、咨询、办理等基础业务的同时,还积极举办“午间一小时”沙龙,组织茶艺、插花、瑜伽等各类文化休闲活动。
“安居式”服务,给了人才一个“家”
如何才能解决人才公寓数量有限,申请门槛高、操作灵活性不够等问题,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腾出空间,不断扩大人才公寓受益面,普陀要出“重拳”啦!
我们的决心是:把市口最好的地铁房拿出来做“人才公寓”,力争人才公寓增数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人才公寓和单位距太远,人才公寓选择太少?
普陀区进一步优化人才公寓整体布局,将人才公寓建设与区域人才引进、人口结构升级相衔接,根据人才集聚区位分布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址优化,在适当增加集中式人才公寓的基础上,规划分散式人才公寓,有效提升了人才公寓的需求弹性。
“人才公寓”面向的人群太少?
为了能够向更多人才提供公寓住房,普陀进一步拓展人才公寓筹措渠道,加强市场导向的人才公寓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与第三方市场机构的合作,不断扩大有效房源规模。
申请“人才公寓”条件过高?
普陀区还注重提升人才公寓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租后管理规程,有效对接社会资源,营造“安全、舒适、便利”的入住环境。在人才入住的标准上,普陀一改以往人才评价“一刀切”模式,不再将人才学历职称作为入住人才公寓的硬性指标,而是让企业来自由分配。对重点企业申请人才公寓采用配额制,最高给予30个名额。只要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入住对象,并给予每人每月1200月补贴。
近一年来,已有300余人“拎包入住”普陀“和丰苑”“荣和家园”等“人才公寓”260余人享受到租房补贴超300万元。
下一步,普陀还将继续挖潜增加“长风8号”“华明苑”两处“人才公寓”住房,切实解决区内人才的后顾之忧。
“组团式”服务,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
企业与政府对接的内容繁杂了,涉及众多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太不方便了!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普陀区整合力量,“变散为合”建立多部门后台服务联动机制。
线上
开设“普陀区企业服务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线上为企业答疑解惑。
线下
“普陀区机关服务企业志愿团”为企业提供服务
将教育、卫生、商务、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部门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把服务“打包”送进楼宇园区。形成了“双线组团”的服务模式,大大缩短了企业诉求响应时间,提高了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悉,在不久的将来,普陀区还将隆重推出“人才优享卡”把健康体检、学术休假、教育就学等各类服务进行“一卡式”集成送到高端人才手中,通过扩大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范围,为人才配备“管家式”的定制服务。促使各类人才更加安心地融入普陀、扎根普陀。
“平台式”服务,拉动人才与区域发展“双引擎”
产业集聚人才
人才引领产业
普陀刚发布了金融服务、文化、专业服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网络游戏等区域产业重点,但能够拉动和支撑这些产业的最重要动力,还是人才,普陀迫切地渴求人才。
人才服务不仅是为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更要为人才的事业发展提供条件、营造环境,使人才的成长与区域的转型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为此,普陀区搭建三大人才集聚平台,促进人才事业发展,聚焦“双创”人才,做强创新创业平台。
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导向,举办面向海内外的创新创业大赛,打造“top3”众创空间,力争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团队,提升普陀创新浓度。聚焦行业领军人才,搭建高端论坛平台。
举办2018年长风科技金融论坛、互联网影视峰会等活动,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业界专家、风险投资公司在同一平台上共商发展。
搭建区校区企合作平台
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电科所等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工业控制安全创新服务平台、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等项目,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舞台。
普陀区一直在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进一步满足人才居住多样化的需求,人才们快快来普陀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