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智能化“携手”标准化 告别泊位充电乱象
2018-4-17 11:23:23发布66次查看
改造一新后的车库
安全放心的停车环境
说到非机动车库,不少人脑中会浮现这样的场景:一根根长长的电线从楼上拖到楼下,给停靠在花坛边的电瓶车充电;亦或是阴暗潮湿的地下车库内,几辆破旧不堪、积满灰尘的僵尸车挤在角落、无人问津,而狭窄的楼道里却停满了各种形式充电的电瓶车……
随着“大调研”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关于非机动车库充电安全、环境整洁等问题越来越多进入了物业管理人员的视野。
在西部集团下属上海普陀大楼物业有限公司管辖的岚皋大楼地下非机动车库,记者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不同类型车辆按照区域规范整齐摆放、喷淋和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一应俱全、一套智能电动车充电系统可以满足数十辆电动车充电所需。住在7号楼的业主们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地下车库环境和充电条件可是一流的。楼道清爽,居住安全,还不必每天把电瓶车推上推下,真是放心又舒心啊!”
1个月内消除乱象,500平米车库整齐划一
坐落在岚皋路上的岚皋大楼,建造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共有3幢高层共计555户住户。近几年,为了方便出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买起了各式各样的电瓶车,然而这些电瓶车的日常充电却成了大家头疼的问题。不少人开始在楼道里、草坪上给自家电瓶车充电。
“我们在每月组织的安全排查中发现,楼道充电的安全隐患极大,而业主对于车库内无法充电的呼声也相当高。要解决楼道乱停车、乱充电现象,就必须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满足老式住宅小区电瓶车停放充电的需求。”管辖小区的大楼物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已经未雨绸缪,针对居民呼声立即展开走访调研,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的商品房小区和民防系统车库学习取经,之后又对市场上多个智能化充电系统厂商进行对比,并到已部署该系统的小区进行实地考察。
几轮走访调研后,大楼物业便对岚皋大楼7号楼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制定改造方案。说干就干,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该地下车库旧貌换了新颜。
500多平米的地下停车库根据使用功能被清晰地划分为自行车、燃气车和电瓶车等停放区域;根据车辆的分配,更加科学地改进了消防喷淋的位置设计和灭火器的摆放;在走道两侧及醒目位置温馨地张贴了安全宣传标语及消防应急逃生知识;在拐角和低矮处为业主细心地粘贴了防撞条;在车库重要区域安装了监控摄像,与小区监控联网,实时反映车辆与人员的进出状况。
智能化充电安全方便,一揽子解决管理难题
环境有了大改观,针对最核心的充电问题,物业公司多次与石泉街道、太浜巷居委会沟通,确定实施方案,在业委会的配合下,一套互联网+云智能电动车充电系统成功“亮相”。
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该充电系统的用户,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app软件,简易操作后即可对电瓶车进行充电,整个过程方便快捷。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该系统可以满足几十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在充电中,可经由手机与云后台连接随时了解车辆充电状态,一旦充电完成或过程中发生温度过高、漏电等突发状况,后台会第一时间向手机发出提示警告并即刻断开供电,最大程度上防止车辆在充电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对于一些使用手机有困难的老年用户,终端机也可采用刷卡或投币的方式进行使用,使每位车主都能享受到智能充电系统带来的便利。最关键的是,使用该充电系统充电,3个小时只要1块钱,可谓十分实惠。
车库启用第一天,住在14楼的韩老伯便迫不及待地将车停入车库,一进入车库就直呼:“从未见过这么宽敞明亮的地下非机动车库,自动充电系统也容易操作,我们老年人也会用,真是太方便了。”
除了给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充电方式,物业管理也从中受益。“通过与网络的无缝对接,利用科技手段,使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规范停放与充电,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车库管理成本,并填补了传统人力看管的空白点。”
现在,该幢楼的大部分业主已习惯将车停放到车库并充电,另外两幢楼也都向物业反映,希望自家楼下也能进行车库标准化改造,有的业主甚至也愿意多跑几步路,将车子停到7号楼下的车库充电。
据了解,物业公司正借着“大调研”的东风,加快与其它街道、居委会和业委会的沟通,争取各方面支持,“只要业主有需求,我们就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楼道整洁了、小区变美了、出入安全了、业主安心了,是我们物业人最大的心愿。”同时,在“大调研”的过程中,该车库改造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将作为案例在本区推广智能化车库,既节约人工成本、又确保安全,既方便居民、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