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徐汇警方成功破获十四年前入室抢劫杀人案

2018-4-16 15:20:13发布72次查看

近日,在市公安局相关单位的指导和外省兄弟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徐汇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发生在14年前的入室抢劫杀人案。2004年12月徐汇大木桥路某高层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男子小林,在家中手脚被透明胶带捆绑,遭凶徒威逼胁迫后遇害,惨剧震惊上海。
徐汇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围绕现场痕迹、死者社会关系、小区监控图像、嫌疑人案发后活动轨迹等方面开展了海量侦查工作。尽管获取了嫌疑人留在现场的生物信息和嫌疑人的图像资料,但始终没有比中,案件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这也成为萦绕在徐汇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许多侦查员心头的一桩悬案。
今年2月,14年前就已隐藏在生物信息中的那串密码终于被激活,犯罪嫌疑人常某率先在山东青岛露出马脚。专案组立即赶赴山东,经过侦查、部署,于3月6日、7日先后将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当年参与侦查此案的老刑警谢福生和他的老战友们,得知消息兴奋不已:“这么多年一直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案件回放:被害人手脚被胶带捆绑
2004年12月2日,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当天傍晚18时许,家住徐汇大木桥路某高层小区的林先生妻子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眼前的一幕却成为她永远的伤痛。儿子小林俯卧在床上,手脚都被透明胶带捆绑,身下蔓延着大片血迹,已经没有了呼吸。
警笛声很快响起。在凶案现场,侦查员看到被害人卧室的床上有大量血迹,客厅沙发处有一些流柱状血迹。客厅、三间卧室的储物柜抽屉均有明显的翻动痕迹,沙发旁的茶几处还散落着几张银行卡。经过清点,林先生家中遗失了2万元现金、2张银行卡和若干首饰,小林的手机和摄像机也不见踪迹。综合现场情况分析,警方认定这是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随着现场勘查的深入,侦查员发现嫌疑人作案后用拖把、抹布等工具擦拭地面和橱柜,企图抹去作案痕迹,给警方侦查制造障碍。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侦查员在小林卧室的地板上发现几张白纸,上面留有嫌疑人的生物痕迹。在捆绑小林的透明胶带上,侦查员发现了另一组嫌疑人的生物信息。
徐汇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也派专家协助侦查。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沙发有流注形血迹、被害人手脚被捆绑、家中遗失2张银行卡,这些迹象表明嫌疑人存在威逼被害人的过程。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系遭匕首类锐器伤害致死,死亡时间在当天上午8时到10时之间。“我们询问被害人家属后,确认凶手自带凶器和透明胶带进入现场,说明嫌疑人是有预谋的。”徐汇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谢福生对14年前参与侦查的案情仍记忆犹新。
与此同时,现场的生物痕迹分析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留在白纸上的生物痕迹是两个人的,并排除了被害人自己留下的可能,也就是说这起凶案的犯罪嫌疑人至少有两名。
谢福生一直牢牢地记得,案发当晚,十几个侦查员集中在会议室里彻夜分析线索,推演案情。
在排查中,侦查员获取一条重要线索:案发当天,被害人家所在楼栋多户居民家的门铃都曾被人按过。这佐证了嫌疑人随机作案的可能,也意味着案件侦查的难度更大。
当年的技术手段远没有今天发达和完善,想从视频监控寻找嫌疑人的轨迹并非易事。令侦查员感到振奋的是,林家丢失的银行卡曾被人在徐汇区某家银行的atm机上进行过操作,银行监控拍下了当时的画面。监控画面显示,案发当天上午10时22分,一名身穿黑色外套黑色长裤的男子,在atm机反复操作。
“这应该就是其中一个嫌疑人!”获取这一线索,谢福生和同事十分兴奋,“当时觉得破案就在眼前了。”
警方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张贴了10万份印有嫌疑人图像的协查通告。海量的协查通告也带来了大量的举报反馈,无论内容真伪,专案组都抱着负责的态度一一核实。但结果一次又一次让专案组失望,案件侦破再度陷入僵局。
谁也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4年
这起悬而未决的凶杀案,成了所有侦查员的一块心病。时间不断推移,但专案组始终没有放弃。
从那时起,徐汇分局刑侦支队里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到外省市侦办各类案件的时,技术员和侦查员随行的文件中必然包含着2004年凶案现场所提取到的生物痕迹。
当年的老刑警们偶尔也会感到沮丧。即便多年来科技革新助力刑侦破案,不断侦破了不少积案,但这两个嫌疑人就像凭空蒸发似的,每次排查都没有丝毫进展。“但我们的信念没变。只要嫌疑人还活着,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的。”谢福生很坚定。
终于,今年2月,徐汇警方在山东成功比对中了吸毒人员常某。
消息传回上海,谢福生等曾参与案件侦查的老刑警激动不已。他主动请缨和年轻同事一起赶赴山东,针对常某开展外围排查工作。2018年3月6日下午,专案组在青岛将常某抓获。经审讯,常某交代当年一起作案的还有两名嫌疑人姜某和扈某。
专案组根据常某提供的部分信息,成功查询明确本案另两名犯罪嫌疑人身份,并于3月6日连夜转战东营,于次日清晨分别抓获犯罪嫌疑人姜某、扈某。
三名犯罪嫌疑人到案对当年犯下的恶行供认不讳。2004年12月,常某与朋友扈某在上海打工,由于染上了赌博恶习,为偿还赌债,两人动起了抢劫的邪念,并且拉拢了另一位朋友姜某一起参与。当时,他们选择了徐汇区的一个小区。三人随机挑选了一幢楼,冒充物业工作人员以查电表为借口,骗取被害人开门后入室抢劫杀人。作案后,三人搭乘长途车离开上海。
目前,犯罪嫌疑人常某、姜某、扈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侦查手记
谢福生:14年,你一直在等这么一天,我们也是
“太不容易了!14年前和同事们出现场、到处走访的那一幕幕好像就在眼前……这么多年,经历过这个案子的老同事们退休的退休、转岗的转岗,一转眼,轮到自己也快要退休了。这次案件告破,也着实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啊!”说话的老刑警叫谢福生,诚如他所言,目前徐汇刑侦支队里还亲历过这个案子的民警算上他一共只有三个人了。正因为如此,尽管已是职业生涯的暮年,获悉有当年嫌疑人的线索,他依然主动请缨出差抓捕。
“没有人比我更熟悉当年的情况了,”老谢回忆到,“当年的客观办案条件真的不能和现在比,没有高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什么的,我们一连集中工作了两个多月,做的笔录摞起来足有一尺多厚,却依然难觅嫌疑人踪迹。”
2018年2月,其中一名嫌疑人常某在山东青岛露出了踪迹。这个消息也立刻在老领导、老战友间传开了,大家都兴奋不已。在前期周密筹备后,老谢和几名同事率先抵达青岛为专案组“打前站”,并负责相关嫌疑人落网后的审讯工作。到青岛的次日下午,常某就在其居住地周边被抓获。
进入讯问室,常某先是沉默,但情绪较为平静,老谢也很平静。作为一个老侦查员,他有很多开场白,但那天,他用了一个准备了14年的开场白:“那么多年了,你一直在等这么一天,我们也一直在等这么一天。今天,我们终于见面了,你心里的‘石头’也可以落地了。”随后,常某抬起了头,若有所思,叹了口气,接下来的审讯工作便如同行云流水一般……
胡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徐汇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胡海是另一位当年案件的亲历者。“当年,除了大量的走访排查工作,电视台、报纸、小区的读报栏、路边的电线杆等都刊登或张贴了带有嫌疑人画像的悬赏协查。”尽管最终都没有结果,但所有侦查员都对此案念念不忘。
“从被害人遇害到被发现存在时间差,获取其中一名嫌疑人样貌特征也有一段时间,嫌疑人极有可能在案发后利用火车或长途客运迅速离开了上海。”此后,专案组分别前往各大省会城市开展协查,但受各方面客观条件影响,调查工作始终未有突破。
“清明节是怀念亡故亲人的日子。每年清明前后,被害人的家属都会给我打电话,问问我案件有没有消息,逢年过节我也会上门去看看他们、安慰他们……但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的确也是一桩久久悬在那里的心事。”
从未放弃,所以坚持。每一年,刑侦支队都会派专人将相关案件信息梳理归拢,把原本的碎片信息捻成相对完整的案件线索,与积案进行比对、碰撞。年复一年,终于在第14年,有了回响!
尽管嫌疑人的信息已经明确,但专案组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从侧面多方核实其当年活动的轨迹,制定周密的抓捕计划。“14年了,如果不把困难估计足,不把准备做充分,再让他跑掉,我会自责一辈子!”
当嫌疑人常某交代了当年和自己一同作案还有姜某、扈某两名嫌疑人时,专案组成员无不为之兴奋。
“当我们上门向被害人家属通报案情时,他的父亲老泪纵横,搀着我的手,颤巍巍地说‘我等这个消息已经……’,然后就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了。当时,我也哽咽了……”
史迁:“老刑侦”们的精神让我钦佩
作为一名90后侦查员,史迁只是在两年前一次出差时听探长提起过分局有这么一桩悬案。“兴奋与压力并存吧。”当听说自己能有机会参与这次专案抓捕,而且是这次最年轻的专案组成员后,史迁表示,“毕竟有人可能干了一辈子(刑侦)也碰不上一次这种积案,而我在工作第三年就能参与到破案抓捕中去,肯定格外珍惜!”
在前期获取常某的信息后,才思敏捷、行动力强的小史主动向队内前辈要来案卷钻研,多渠道对与常某有关的线索进行搜索比对,通过梳理分析,协助判断其行踪。
“尽管当年我还在读小学,但来刑侦队工作后,我看过那一叠厚厚的笔录和调查材料。那些材料记录的不只是不同的时间、地点和被询问人,记录的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凝聚着前辈们两个月内排查近万人的努力;当年采集信息的渠道单一,只有实物采集后通过肉眼判断;在屡屡排查未果时,仍然坚信一定能找出真凶……老师傅们的执着与坚持让我由衷地钦佩,也让我反思我们这代人工作中的浮躁。”
“当我为惊呆的常某戴上手铐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4年,三代侦查员,从未放弃!为了真相,为了正义,为了所有含冤而死的灵魂得以安息……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