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从市区回归、搬迁至嘉定,大量的科技人才进入嘉定工作或者居住。如何让人才“安居乐业”,区科委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了解科技人才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以及集中反映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嘉定的生活配套环境,以更优越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安心留在这里创新创业。在众多需求中,改善交通是首要问题,也是迫切需求。经过调研,发现常规的公共交通是无法满足院所需求的,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走出一条新路。
问题“一揽子搂上来了”,该如何解决。为此,区科委在思考,嘉定有两张名片,一张是“科技城”,一张是“汽车城”,同时,也是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这两张名片,是否能够擦出新的“火花”?
有了这样的思考,区科委与上海国际汽车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与环球车享、上海驿动两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合作,大胆尝试建立“绿色、共享、互联”的交通网络体系,推行科研院所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和新能源大巴共享专线,以创新模式综合改善交通出行。
目前,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已实现驻区11家科研院所基本全覆盖,同时,考虑到有些院所在市区还有研究机构,将分时租赁拓展至应物所位于浦东的上海光源、微系统所、硅酸盐所位于长宁的所部等,方便了科研人员在不同所区的交通。
为解决轨道交通11号线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无缝对接”问题,区科委、街镇与上海驿动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从线路的走向设计到车辆停靠站点的选定,逐一进行反复讨论,力争一个都不能少。随着嘉定工业区1号、2号线、徐行线、汽车城5号线三条新能源电动大巴共享专线的陆续开通,上海应物所、上海光机所神光产业园、上海技物所嘉定园区、工研院8寸线、中国电科32所、核八所、声学所东海站、上大科技园、天华学院、科嘉人才苑、嘉定西、嘉定北等多个站点贯通了起来,基本实现了科创中心核心区科研院所的全覆盖,解决院所到交通枢纽“最后一公里”难题。
不仅如此,在品尝到共享专线“甜头”后,上海光机所、上海硅酸盐所、声学所东海站等院所还相继开启了纯电动共享巴士的出行新模式,解决长期存在的通勤难题。全新的纯电动巴士、一人一座、无线wifi等等服务,专业的服务、科学化的路线制定,让科研人员不用繁琐的地铁换乘,没有“最后一公里”的烦恼。
在嘉定区加快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率先建成的关键阶段,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就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作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部门,区科委将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围绕“服务精准”,扎扎实实做好科技创新与科技人才发展的“店小二”,着力为科技人才发展营造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己任,营造人才“来得了、呆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软环境,在嘉定形成创新人才汇聚、人才事业成长、人才安居乐业之地,让更多的科技人才集聚嘉定,不断开创科技人才创新发展新局面,为率先建成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奠定人才发展基础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