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闵行新闻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微自治, 这个“周周聊”凭什么七年依然活力满满?

2018-4-12 0:00:00发布73次查看

  客厅、阳台里挤得满满当当,这家人家是在家庭聚会吗?你错了!紫晶南园这户居民家里聚集的是来自小区内外兴趣相投的邻里街坊!为了啥?为了这已经持续七年,不曾间断的“楼组周周聊”!

  2012年7月10日,作为动迁小区的紫晶南园为进一步和谐邻里关系、促进社区治理,居民区党组织联合退伍军人、党员骨干孙明泉开启了楼组“周周聊”的序幕。每周一个半小时,场地就在居民家的客厅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要遵守这里的“规矩”。成立七年来,参与的居民从楼道扩大到小区,甚至周边小区的居民也会坐两站公交车前来参加。参与居民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不仅自己搬着小板凳提前到场,还会帮着孙明泉一起打扫卫生。其实,改变的还不止这些……

  起点:党建引领微自治

  紫晶南园大多是农民动迁户,一些喜欢种种蔬菜、堆积物件的习惯,一时间延续到了新建的小区里。不文明现象在悄然滋生,部分消极情绪在所难免。如何化解?紫晶南园的居委干部动足了脑筋,最终找到了社区党员骨干孙明泉。“当初党支部书记找到我,说想在楼组里建立这个‘周周聊’,我一开始还有点犹豫,可一旦做起来了,就决定一直坚持下去。”孙明泉回忆。“周周聊”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居民有地方诉说,有知识可学,并能为文明社区、居民自治做贡献。

第一场活动,孙明泉家的客厅里来了18位楼道里的居民。可孙明泉却说:“聚齐这18个人,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原来,在此之前,孙明泉花了大量的时间一家一户去宣传“周周聊”的想法,有人支持,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他说:“二楼一家人家一开始就不理解,觉得做这些事情没有意义。他们家我跑了几次,不仅一次次说,更多的是关心他们家有什么需求,有没有我们能帮上忙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以说是孙明泉的法宝,直至今日,他还是保证,只要“周周聊”的成员有身体不适住院的,他一定要去看望。活动上的茶水,重阳节的糕点,或许价值不高,但简单的举动加上常年的坚持,却让不少参与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孙明泉却说:“这没什么,是作为党员应该做的。”

途中:区域联建再提升

  人来了,聊什么呢?这可不仅仅是一个聊天的平台,更是居委传递信息、促进文明建设、凝心聚力的平台。一位奚阿婆回忆说,“最初搬进小区的时候,见到空地就想翻土种种菜,社区干部在‘周周聊’的时候多次指出社区里不准种蔬菜,还告诉我们一些环保、绿化的知识,慢慢地我们就知道了,小区环境要靠大家一起来维护的。”

  可见,聊的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想法或建议,聊的还有吴泾、闵行,乃至国家的发展及政策。在党总支的协调促进下,不少区域单位加入进来,使其在“聊”的基础上,更加入了“学”、“唱”,还有“动”。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国家方针,了解养生知识,观看魔术表演;唱响沪剧、红歌,孙明泉原创的《周周聊之歌》成了每次活动的必要环节。在“创全”期间,更是借助“周周聊”平台挖掘动员志愿者,参与小区“创全”建设。结合“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倡导、落实认领楼道自治及志愿服务。就连身患残疾的党员志愿者,也积极加入其中。

2017年开始,“周周聊”平台通过吴泾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与镇社区党校讲师团对接,引入文明家风、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建设等主题课程,进一步扩充、提升了“聊”的涵盖面。讲师团团长王锦昌在上完一堂课后,这样评价说:“我到很多居、村讲过课,‘周周聊’这里是秩序最好的,听的是最认真的。虽然地方小,就在居民家里面,但这个氛围却是特别好。”今天早晨8点半,退休专家医师费忆春在“周周聊”如约开讲,她用真实的案例故事,熟悉的本地语言,告诉大家有关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及预防,现场30多位居民大多都是肩挨着肩,略显拥挤,但听得认真。

  本着“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要咋咋呼呼,要扎扎实实”的理念,“周周聊”即将走过第七个年头。如今,这里已有50多位“常客”,场地也进一步扩大搬到了主动请缨的老王家里。从前互不关心的邻居,如今变得熟络亲近,做起事来也养成了为别人考虑、为小区集体考虑的习惯。这大概就是“周周聊”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闵行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