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派特色商业街区 主街看硬实力 后街显软实力
2018-4-13 7:54:00发布76次查看
“要购物,到上海。”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静安寺、徐家汇,白天车水马龙,夜间霓虹闪烁,大商厦大购物中心在硬件上已经不输给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然而光鲜靓丽的商业主街背后,尽管已有不少商业特色街、风情小马路,但对标国际最好水平,上海的“后街经济”发展还相对薄弱。
挖掘人文特色打造后街经济
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江浩说,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的“后街经济”,主街是“条状”,后街是“块状”,主街体现硬实力,后街体现软实力;“后街经济”成功与否,在于对当地人文特色的深度挖掘,特别是一些历史保护建筑,“外壳”可能上百年不变,但填充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后街群,在主街逐渐商业化和旅游功能变强的过程中,人文艺术向后街转移。巴尔扎克路有巴尔扎克电影院、巴尔扎克酒店,乔治五世大街有顶级表演秀,马尔伯路国际美食云集,蒙田大街有雅典广场酒店和香榭丽舍剧院;伦敦牛津街的后街群,由摄政街、邦德街、萨维尔街、沙夫茨伯里大街、卡纳比街等构成,它们与主街一道,构成零售业态的垂直分布,成为涵盖大众品牌、高端轻奢品牌、一线奢侈品牌在内的梯度化品牌组合;纽约第五大道的后街群,藏着一个可以与硅谷媲美的“硅港”;东京银座中央大道的后街群,是夜生活与老字号两个看似不搭边的概念的混合体,完好保存了各类日本老字号,与主街的现代商业氛围呈现强烈反差。
特色街区融合本土生活场景
“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离不开商业地标的重塑,上海不仅需要世界级商圈商街,还需要一批能够承载海派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区。”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透露,本市即将颁布的“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中,把“建设具有海派文化传承的特色商业街区”作为商业地标重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建设具有海派文化传承的特色商业街区的步骤是:以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为导向,完善商业街区管理机制,整合特色商业品牌资源、特色人文旅游资源,营造良好的消费生态;积极发展“后街经济”,推动“梅泰恒”、南京东路、徐汇源等商圈后街配套升级和业态调整,突出时尚消费、海派美食、小资风情等特色;推进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在吴江路、老外街等区域,建设一批凸显国际范、体现上海味、展现时尚潮的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鼓励中小特色主题街区发展,开展“世界马路日”等街区主题活动,打造各类展现上海工匠精神、凸显前店后厂、融合本土生活场景的中小特色主题街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