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杨浦首创"基层会商日" 深入一线解决"堵点"

2018-4-12 9:03:33发布70次查看

项目施工期间噪音、灰尘是否会扰民?工地与居民住宅之间的距离究竟符不符合规范?昨天,杨浦区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今年“基层会商日”的第二站———四平路街道。
  据悉,去年杨浦区在全市首创基层会商制度,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每月赴一个街道(镇),将一线遇到的问题在一线解决,从而提高决策效率。该项制度执行后,去年区内12个街道(镇)共收集42个问题,涵盖百姓民生需求的方方面面,既有“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停车难等共性问题,也有旧改需求、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等个性化问题。目前,35项问题的解决已完成或在推进过程中。
  让老旧社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
  四平路街道是上海典型的老旧社区,77个自然小区大多为传统工人新村,人口密度较高。过去人们来到这里,总有一种“老旧、呆板、灰蒙蒙”的印象。而分布于街道的大大小小“盲肠”道路更是被周遭居民反复投诉,成为12345热线的“常客”。
  以四平路1028弄为例,短短200米长、7米窄的道路旁,密密麻麻分布着26家门店,其中大多为马路菜场、小饭店等低端业态,环境脏乱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社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真正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成为摆在四平路街道面前的一个难题。
  去年9月,在四平路街道开展的基层会商日上将改善社区面貌上升至区级督办事项层面。由此,原本不归街道统筹的诸多项目规划权、审批权被集中于一个平台,部门资源下沉基层,从而加速了问题的解决。今年,这条原先由理发店、五金店、建材店所占据的“杂货街”已经焕然一新。经同济大学有关团队设计,改造而成的“未来生活原型街”已初具雏形。随着睦邻中心等一系列设施的一一落地,老的店面经整体规划被统一租赁下来,改造成了各类创新实验室,过去烟火气十足的街道就此多了一丝艺术气息。大学、街区间围栏的打破,使得更多社区居民有机会无缝进入这一更具魅力的生活空间。
  问题预评估,将矛盾防患于未然
  会商日上,四平路街道还提出了一个由前期调研摸排出的“预问题”。何谓“预问题”?以国际设计一场三期建设项目为例,项目刚刚上马,暂未收到任何居民投诉,但街道工作人员却已经提前“脑补”了可能会有的居民投诉,还拿出一套完整的应对预案。从原来的事后解决到如今的事前防范,体现出的正是政府作为“管家”跨前一步的新姿态。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建设两幢高楼,一幢限高80米、一幢限高100米。街道工作人员评估后认为,房屋沉降问题可能会是日后居民的主要投诉点。据施工方介绍,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理论受损范围内共有九幢房屋(196户居民)、一所幼儿园。由于附近均为老公房,房屋结构先天不足,因此,如何保障项目施工不影响附近居民,将矛盾防患于未然成了街道考虑的重要问题。
  四平路街道经调研后建议搭建一个重大工地建设矛盾化解平台,同时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日后受理群众投诉并做解释工作的服务平台。此外,街道还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
  位于密云路444弄的鼎绿超市是个存在了20多年、让街道头疼不已的“麻烦”。该超市原为区属雅戈尔集团所有,后被个人购买并出租。承租人办理了超市营业执照,后来由于收益较低,加之周边居民旺盛的农副产品需求,因此,该店面自己变身为菜市场,但这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经营权限。不仅如此,该超市管理力量薄弱、年久失修,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大量农副产品垃圾堆积、脏乱环境常年无人打理。周边居民为此反复拨打12345投诉,月均投诉量高达约20次。
  昨天的会商日上,有人提出了“金点子”———能否考虑引入微生鲜的概念,让变更了经营范围的超市既能盈利,又符合经营规范?具体做法是让超市恢复经营正常业态,允许农产品少量入驻超市,这样既能满足周边居民买菜的需求,也能借机整顿原先脏乱差的周边环境。
  杨浦区“基层会商制度”
  去年,杨浦区建立基层会商制度,并配套四项调研会商制度,包括前期问题征询、现场会审会商、会议纪要明责和督察审核跟踪四项。其中,前期问题征询,能促进预研究,更好梳理问题的深层原因,明确参会职能部门;现场会审会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管副区长及相关部门参加,每月赴一个街道(镇),解决基层在加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同时,强化责任和督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