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献过血,但你捐献过造血干细胞吗?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低调的献血者,高尚的慈善人”,他慷慨献出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徐毅欣
他是“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他是上海市第393例、全国第69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徐毅欣,今年36岁,是一个平凡但又不平凡的闵行颛桥小伙子。
26次献血,7年不间断的慷慨撸袖
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的契机是源于12年前的一次偶然——2006年10月,24岁的徐毅欣在一次途经火车站转车途中,偶尔看见一辆流动献血大巴正在接受路人献血。在了解到“献血可以救死扶伤,且对身体无害”后,他便动了献一次血的念头,经过简易体检后,他捐出了生平第一份200ml“全血(常规献血)”。
至此之后,徐毅欣便加入了献血者的队伍。只要一过献血间隔期,他就会前往离工作单位最近的梅陇献血屋去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从2006年到2013年,毫无间断。七年间,他共计献血26次,其中全血4次,成分血22次。
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广西患儿生命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徐毅欣逐渐了解到,白血病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的需求量很大,需要更多的志愿者供需求者配对。于是,在2007年,他义不容辞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登记在庞大的资料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完美和特定病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而最终通过各项检查、用于临床移植的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志愿者一生都等不到一次捐献的机会。
然而,仿佛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2015年12月初,徐毅欣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儿初步配型成功,12月底,hla高分辨率配型检测的通过,更是坚定了他捐献的决心。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徐毅欣终于接到可以捐献的通知。一系列体检后,他入住华山医院采集中心,采集当日,医生为他打入9支动员针后,便正式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采集共计5个小时,共循环血液15000ml(相当于全身血液循环两遍),采得干细胞289ml。据悉,这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连夜空运至千里之外的广西,成功地从死神手里救回了一个年仅四岁的小生命。
由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住院并通知单位,一向保密的“献血壮举”终于被单位领导和工友们所知悉。一时间,单位里、朋友圈中赞扬的,敬佩的、为他身体担心的,认为吃亏了,可以索要补偿金的“各种声音”都有。而徐毅欣却处之坦然,“捐献本是出自于自愿,我不求荣誉和补偿。我的捐献可以挽回一个孩子的生命,只要这一点,就值了。”
徐毅欣无私撸袖的大爱,让患者又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用实际行动点亮了他人生命之灯。血浓情更浓,期待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徐毅欣”出现,让生命绽放光芒,让大爱充满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