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的疯狂生长,四川北路社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商业街和地铁沿线,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一度十分突出。通过现场蹲点调研、网格办数据监控、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街道发现共享单车的乱象集中体现在几个效应上:“潮汐效应”:川北地区的公交站点,十号线、四号线地铁口,写字楼等区域上班期间被共享单车包围,下班后又全部被骑走,出现共享单车堆积;“堰塞湖效应”:在多伦路口等景点区域,第一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等人流往来密集区域,嘉杰广场、壹丰广场等商业载体地区容易形成单车堆积,骑进来的多,骑出去的少;“蝴蝶效应”:停放共享单车的时候具有随意性和从众性;“马太效应”:用户在自行车停放较多的地方优先停放,导致这些地方的车越来越多。此外,四川北路社区内很多老旧小区,很多流动人员租借于此,小区里共享单车被随意停在楼道口,有的直接被扔在绿化带内。因此,很多川北居民在享受单车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抱怨共享单车的乱停放问题已经成为正常出行、降低生活品质的一项因素。较为混乱的停放秩序也给社区管理和川北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摸清规律后,四川北路街道积极承担起属地管理职责,初步建立起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组织不同力量进行管理的分类管理法,通过宣传、网络化联动、购买非机动车管理队伍等方式服务管理社区共享单车。
在宣传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倡议书,呼吁居民遵守文明公约,在小区入口张贴显眼的“共享单车请勿入内”提示牌,维护小区干净整洁安全的面貌。在在地铁出入口,以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为主力,街道相关队伍为辅,着重力量在上下班两个重点时间段投入人力开展治理;在商业街沿线,以城管和街道购买的第三方服务队伍为主力,以每周“5+2”的治理模式开展整治。在居民区,由居委会和居民志愿者为主力,居委成立“啄木鸟”巡查共治小组,每天不同时段,“啄木鸟”们分批对小区内及周边进行巡查,发现有共享单车违规停放、占道等现象,或及时制止,或通过微信群快速上报给区域内的网格管理中心,对接共享单车线下运维人员。同时,街道网格中心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乱停乱放、车辆淤积,通过街道和各个共享单车公司建立微信群,及时呼叫单车公司运维人员担负企业主体责任,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