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小长假回崇明 你一定要带孩子做的10件事

2018-4-8 12:02:55发布67次查看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时候,总觉得春天是神奇的,大自然怎么就能那么随意的变出好些有趣的东西呢?热爱生活的崇明人,能在春天里发散无穷的想象力,让短暂的春天变得丰富多彩!来,看看这10件事你们都做过吗?
1、找蚕豆耳朵
蚕豆开花的时节,天气也暖了,田间地头走一圈,最吸引小盆友的不是鲜艳的蚕豆花,而是长相酷似猫耳朵的蚕豆叶!几个小伙伴比赛找蚕豆耳朵,找到一片这样的叶子,可以开心好久吖~当然,除了叶子,蚕豆也可以玩儿~蚕豆金鱼、蚕豆小兵......你小时候玩过哪个?
2、拔茅针
茅针是茅草的花苞,它两端尖,中间略粗,颜色也是非常春天的嫩绿、紫红或者鹅黄。轻轻剥开,里面是一条柔软洁白的花穗,毛茸茸的,很柔软,放在嘴里一嚼,柔滑甜嫩,这大概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3、吃蝌蚪
每年4~6月,是蝌蚪繁殖的季节,《本草纲目》有云: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之意也。崇明人深谙此道,有在春天吃小蝌蚪的习俗,把蝌蚪放在水里养几天,就着凉白开,“呲溜”一下喝进去,真叫一个酸爽!《新燕子李三》中,就有喝活蝌蚪的场景:来,感受一下~
不管是为了追忆传统还是治病,在食用蝌蚪之前,我们至少应该确认食用的安全性。蝌蚪体内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如果误食,会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吃或不吃,要谨慎吖,亲~
蝌蚪的电子显微镜高清图,来,吃个痛快!
4、柳条变玩具
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条冒芽长叶之后,大人孩子也都开始跃跃欲试咯,玩起来!折下柳枝,剥开折断处的皮,一手紧握剥开的枝杆,一手用拇指食指的指甲连皮带叶往下推,推至梢头时,累积为一个小圆球,就成了杨棉扭。柳叶帽,也是很好的装饰品~爱美的小姑娘,还会采朵花别在上面,别致好看!(摘花折柳的行为,我们不提倡哦)
5、钓麦狗
钓麦狗也叫钓“毛狗”。晚春季节,麦场边上一个个细密的小洞里,躲藏着一种很小的虫子叫“麦狗”,孩子们用沾有露水的野草茎或嫩芦叶伸进洞里,小虫子就会一口咬住吮吸,选择合适的时机,把草茎轻轻往上提,那小家伙就被拉出小洞。如果“毛狗”没有动静,孩子用手轻轻拍拍地面,口中念念有词:“毛狗快出来,我和你是好朋友……”煞是有趣。
6、春游咯
小时候,春天里最盼望的事儿,莫过于春游了!春游的地点无外乎瀛洲公园、森林公园,每个小盆友带点自己心爱的小吃,在公园里嬉笑玩耍,划划船,看看猴子,感觉自己好幸福吖!森林公园里的这架飞机,你爬上去过吗?
7、花式玩芦苇
芦苇是崇明人小时候的玩伴,经过一冬天的积淀,芦苇在春天放肆的生长起来。孩子们自然是喜欢玩耍,用新生的芦叶做小船、风车,苇杆是天生的哨子,吹起来嘀嘀作响。阿姨妈妈们会采了嫩叶来裹粽子,香气逼人
8、酿“菜花黄”
崇明老白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酿造,有一款老白酒是在清明期间酿制的,菜花黄。“柳陌风吹蒸饭香,农家都酿菜花黄”说的正是菜花盛开时酿制的崇明老白酒——菜花黄。柳枝芊芊的乡间小道,飘来阵阵米香,农家们正忙着酿制米酒“菜花黄”。崇明人并没有喜欢看油菜花的习惯,菜花黄的时候,要当心“发痴鬼”,你懂其中的意思吗?
9、水踏盐齑
春天的雪里蕻长得最好,腌制起来味道鲜美,早先腌制“盐齑”讲究用脚踩,整个身体的重量压在菜上,自然可以很好的使其入味。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习惯,有光脚踩的,有穿着套鞋踩的,还有人戏言“脚越臭,菜越香”。虽然过程很不堪,但是盐齑的味道很鲜美。崇明有“三天不吃腌齑汤,脚骨郎里酥汪汪”的说法。
10、做草头烧饼
春三四月里,草头长得嫩朵朵,千家万户正好用来做烧饼吃,相比蒸糕、做圆子、裹粽子、摊面饼,草头烧饼的制作还是比较便当的。将米粉与焯过的草头和起来,洒少许精盐,拌匀,加开水搅拌,揉搓成干湿相当的粉团。镬子里放点油,涂抹均匀,把草头烧饼一只只摊上去,盖好镬盖文火加热,崇明俗话叫“熯烧饼”。另一种草头烧饼不是熯熟的,而是蒸熟的。味道也很好~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