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2017年第二轮上海市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宝山区共帮扶引领2227人(其中青年大学生1340人)成功创业,完成目标的113.6%,比首轮2013人增长10.63%;共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10409人,完成目标的208.1%,比首轮5958人增长74.71%。创业组织存活率达85.09%,创业带动就业1245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率稳定保持在1:6。先后荣获“中国产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区”“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主要做法: 一是依托产业布局,改善孵化环境。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上海科创中心两大国家战略,大力提升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形成了邮轮滨江带、三条轨交线的“创新、创业、创意”现代服务业发展带、五大工业园区的“一带三线五园”产业格局。建成上海石墨烯应用科技孵化园等市级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1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近700多家企业。 二是推出政策升级版,加大扶持力度。调整出台支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张江宝山园等9个方面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办法。出台《宝山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宝山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出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补贴等8条新政,政策扶持面更广且力度更大。三年投入资金9.09亿元,比首轮4.75亿元增长近1倍。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双创活力。完善宝山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与宝山张江科技融资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举办14场融资对接会,促成230家次中小微企业贷款4.05亿元,为2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基金+基地”融资孵化模式持续优化,16家基金管理公司落户宝山,资金募集规模379亿元。小微企业税收减免4.09亿元,是首轮0.88亿元的4.6倍,惠及企业56919户次。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容缺”受理等改革,市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年间,宝山区创业组织新注册达93409户,平均5分钟诞生1家企业。 四是发挥人才效应,健全服务体系。引进人才25986人,建成1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其中有本市首家邮轮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28家创业见习基地,68家创新见习基地,三年创业见习418人。打响“创赢宝山”服务品牌,区内4家高校创业指导站、50家“创赢驿站”、12个街镇100个社区创业指导窗口、7家创业者自律组织,分别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帮扶,开展创业活动、赛事213场,参与超过10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