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高架桥、汽车、路边摊、乱停放的单车……在上海行走你会有心塞感吗?

2018-4-2 20:36:11发布76次查看
  原标题:高架桥、汽车、路边摊、乱停放的单车……在上海行走你会有心塞感吗?
人行道、隧道、桥梁、廊桥、自动扶梯……各式各样的人行通道穿梭于城市之间,它们有的富有生趣且智能,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空间转换路径,但也有不少通道面临着破败、舒适性和安全性下降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全世界的大城市普遍存在。
2016年,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以全世界20多个城市和地区作为样本,发起了一项名为“通道之行”的研究。今年,“通道之行”来到上海,联合同济大学团队展开调研:上海城市连通空间存在哪些问题?世界各国的城市通道设计对上海有何借鉴意义?4月3日,以“通行之道——未来城市空间的转型”为主题的国际巡回展将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三楼展厅开幕,这些问题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上海城市的人行通道正在缩小
通道衍生于行进与移动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其形态及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各不相同,但都扮演着便捷通路、提供公共空间及城市区域分隔等角色。“然而今天,大城市被高速公路、铁路和封闭小区分隔,人行通道空间逐渐被压缩,甚至被城市交通运营系统所遗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潘海啸教授告诉记者,这是全世界大城市面临的普遍的现象,而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的内环线原来是划分城市核心区域的边界,当时建内环线,主要是考虑让汽车开得更快,但如今内环线两侧的城市差别缩小,而人们穿越却变得非常困难。”行人受车流拥堵,高架下面又有废弃物阻隔,如何把内环线的硬隔离软化,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精细度的关键。
内环线切割地铁沿线站点服务区。
在上海,轨道站点建设属于已建成状态。在轨道线路与内环道路已经存在交集的地区,如何构建良好的步行空间?对此,调研团队以宜山路地铁站步行范围内街区作为样本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上海的地铁站点普遍存在人车矛盾重重、步行网络破碎、步行界面封闭而缺乏活力的三大问题。
宜山路的步行通道改造平面区与立体示意图。
在城市核心区域,人行通道被压缩的案例也不少。如陆家嘴楼宇之间连通的通道很少,连廊是“放”在城市中已有的公共交通干道上的,两幢楼虽然近在咫尺,却不容易抵达。上海苏州河上有很多越河的桥梁都按照车行标准建设,行人穿过不便。“上海很多城市通道的设计都是把车行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对人行相对没那么重视。”潘海啸指出,这是上海城市通道存在的问题。
当人们游走在城市中时,会不断遭遇着城市中的地势起伏变化、迂回绕行。“城市发展带来非连续的障碍,某些人的通道,对其他人而言则有可能是障碍,因此诸如道路、铁轨这类基础设施,设计初衷是为了构建连接,但事实上它们阻断了个体的移动。”
我们如何寻回通行权?
通道过渡空间始于19世纪的城市拱廊,但到了20世纪,由于城市功能进一步细分及对于高速、大跨度道路的优先需求,大都市的建设需求牺牲了这些小型空间的很多重要特征。
“事实上,有效的通道包含三重特性。”潘海啸介绍,首先是连接功能,其次是作为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特定社交功能,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过渡特性。“如果具备了以上所有特性,作为连接城市网络一部分的通道才可以推动城市空间的便捷度。”
寻回通行权的方式有很多,轨道站点的布局改造是其中一种。针对宜山路地铁站街区的研究,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基地现有高密度、混合开发的建设条件,对现有用地做局部优化调整,梳理、整合站点周边步行网络,对步行路径分类型设计,构建多选择步行路径,提升地区整体活力。
上海火车站北广场改造。
“在火车站等区域,如铁路上海站的南、北广场,距离很近,但沟通起来十分不畅。”为此,团队开展了针对上海站北广场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布局及配套路网的研究。“开发地下空间,在地下一层设置双重通道,可以有效提高区域的通行网络系统化。”团队还提出了利用地铁1号线实现东西向沟通,利用新建1号线东侧集散厅分流换乘人流,让外围环行人行主干道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等方式提高通道的通达性,并通过设下沉广场及采光棚将阳光引入地下,改善人行环境。
改善步行空间,连接高品质的未来都市
“作为国际性的全球城市,上海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缺乏精细设计,导致部分城市步行空间的品质缺乏人性化的考量。”专家指出,宽阔的机动车道割裂城市,飞速行驶的汽车将过街的行人置于危险之中;人行道被街边店的外摆、任意停放的自行车辆等任意占用,导致人们无法顺畅通行;盲道系统的设计缺乏系统性考虑,且建造极不规范,使得盲人群体寸步难行;过度设计的高差与台阶,让本就出行困难的老人、残疾人与负重者举步维艰;街道设施的杂乱与缺乏,使得步行的体验舒适性较差……这些问题都有待改进。
“步行通道的改造是一件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而此次展览对于上海的步行空间改造具有启发意义。”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一千零一个城市障碍”“通道——不只是基础设施”“改变中的通道与交通运输”与“实践中的通道”。
“一千零一个城市障碍”板块探究了这些导致市民的出行困难的原因。而具有连通性、场所性与过渡功能的“步行通道”,其意义不只是基础设施,还能够推动更加丰富的城市活动与城市更新。“改变中的通道与交通运输”更具能动性与连接性,未来城市也应为行人、骑行者、轮滑者及滑板车使用者共享的通行网络。巴塞罗那、多伦多、巴黎等城市的案例,都能为上海的城市通道建设带来启示。
“通道之行”在全世界的研究样本。
据悉,展览期间还将于4月14日至15日举办5场以交通转型、空间设计和城市治理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本次展出将延续至5月31日。“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能够学习并借鉴国际大城市在步行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国内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从而为规划、设计及建设高品质的城市步行空间做出努力。”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