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大调研为社区文化打开一扇窗
2018-4-2 17:00:21发布62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各种最新上映的大片真想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啊。”“到外面的健身房去学健美操,要好几千块钱呢!”“我想学习传统沪剧,但年纪大了,专业的剧团是不是不收?”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发现,想要不出社区就能到准专业级别的课程学习指导、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已不再是奢侈的愿望。随着黄浦区大调研工作的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打通“最后一公里”,将公共文化配送向居委会延伸,让“文化大餐”变成居民家门口的“日常小菜”。
社区特色团队送到居委会
黄浦区根据调研发现,区内现有的10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182个居委,全年公共文化资源四级配送70个项目,已经覆盖98个居委和站点。其中淮海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里桥文化活动中心、南京东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将服务项目配送至阳光之家、残联、社工协会、社区学校、老年活动室等特定人群聚集点。瑞金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结合“社区文化节”,以“文化大篷车”的方式将社区特色团队资源配送至居委会。
在大调研的过程中,黄浦区文化馆资源配送中心进一步发现,全年四级配送工作还存在配送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配送对接组织工作有待加强、多元参与平台还不普及等问题。因此今年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资源配送工作的规范管理,形成市、区、街道、居委四个层面的工作指标体系。
区文化馆资源配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对四级居委场地的走访调研,他们发现社区居民尤其喜欢一些有特色的活动。针对黄浦区社区居委会的场地相对较小的特点,今年区文化馆资源配送中心将特别从2018年新更新的区级配送资源库中,选择5项中型演出和5项特色活动共10个项目,配送至辖区内的178个居委活动室,实现文化产品的供需有效对接。
居民自选最新最实用的课程
外滩街道通过大调研工作,了解到目前街道社区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居民当下的文化需求还不完全匹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可提高实用技能与知识的课程指导;二是开设的课程针对的年龄层次多以60岁以上退休老人为主,且授课多选在工作日时间段,对楼宇工作的人群吸引力不够大。
外滩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易敏婕表示:“针对相关问题,街道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今年社区学校春季班开班之际做了大幅度的课程设置调整。”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出国旅游热以及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的需求,开设《图像处理》班;面对日益增长的白领青年的“业余充电”需求,与地理位置比邻外滩商务圈的金陵中学合作,在周末开设白领陶艺教室。
外滩街道根据辖区内楼宇分布情况划分了四个片区,每个片区指派一名街道工作人员作为专门联络员与楼宇物业保持紧密联络。根据前期楼宇的大调研结果,今年外滩街道还将开展“yi术家”乐活青年集市作为社区学校课程的补充,开设3个板块共20门艺术课程,以“主题式”、“沙龙式”轻松愉快的授课风格,将新颖时尚的现代艺术生活带到白领身边。
在线直播调研多样化文化需求
“许多第一次来我们文化中心的居民都会这样感叹:你们的项目怎么这么多呀。”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下称打浦桥文化中心)主任解雁笑着说,“随着街道大调研的深入开展,今年我们在文化中心的功能方面还将做进一步的升级!”
3月起,打浦桥街道对辖区内居委、商务楼宇以及创意园区进行调研。同时利用微信平台,对社区白领家长群体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合今年的元宵节活动,打浦桥文化中心还策划了一期‘打浦桥庆传统元宵在线直播’:利用熊猫直播平台,对参加活动的观众进行在线视频采访调研。受访居民表示希望街道可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加入更多‘非遗文化’元素,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传统手工艺、戏曲表演等项目的平台。”
还有不少居民通过文化中心的“留言板”反映,希望能够将现有的文化活动“品牌化”、“人性化”。解雁表示,居民在大调研中提及的需求,打浦桥文化中心都正一点一点为之实现。例如免费演出领票问题,打浦桥街道已与上海文化云平台取得沟通,今年,在打浦桥文化中心的大堂里,观众就可以通过电子取票机领票了,维持良好的戏曲观赏秩序的同时,也减轻了中心志愿者的工作负担。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