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书记手记,小松请到的是松江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彦。民政服务对象多、事务杂。小到福利院的公交车未完成“最后一公里”;大到出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公里”。民政部门究竟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刘彦通过“大调研”来寻找答案。
她说,我们要把工作对象当作我们的亲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成为我们的喜怒哀乐,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和目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站在群众的角度“化小事、解难题”
松江区民政局刘彦
“姚主任您好,福利院分院门口设公交站点的事有新进展了吗?”3月22日,我又给区交通委的姚建峰主任打了电话,再次问起福利院分院设公交站点的最新进度。
自松江社会福利院分院建成使用一年多以来,从福利院至最近公交站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入住老人及其家属的最大难题。去福利院调研时,老人和家属们说:新院什么都好,我们住得很满意,就是交通不方便,走到最近的公交站最起码要十五分钟!我一想,是啊,福利院老人们平均年龄八十多,有些子女也已上了六十,十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可能真的成了他们来回途中的困难和阻碍,更别提那些刮风下雨的日子。为了解决这“最后一公里”,我和班子成员多次走访福利院,现场调研附近交通实际情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和区交通委沟通协商,希望推动形成公交车站“毗邻”福利院的交通解决方案。可喜的是,区交通委迅速回应,会同公交公司前往福利院实地查看,并到广富林街道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服务福利院专门制定了1802路绕改道方案。同时,联系施工单位加快龙源路、银泽路竣工验收和后续移交。
我时时记挂着这件事,公交站一天不落地,福利院的老人们就要多忍受一天不便。如今半月有余,我再次给交通委打电话询问,得到了姚主任“1802路将在5月前正式实施新的走向”的答复。老人们终于可以方便出行,家属们也将放心满意。
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很多,基层工作是丰富而琐碎的。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对我们来说的每一件小事,对群众来说都是事关切身利益的大事,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紧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做局长第八个年头了,在工作中,我时常看到各式各样的表情,有结婚登记的喜悦、流浪无助的辛酸、孩子孜孜求学的坚定、老人安享晚年的满足、送别亲人的涕泪俱下……这些表情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古人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虽然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但我们更要把他们当作我们的亲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成为我们的喜怒哀乐,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和目标。只有真正确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真正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当好“店小二”,认真解决服务对象每一个难题,这也是我们民政人“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现代民政核心价值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