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在“放”字上下更大功夫

2018-3-29 0:00:00发布52次查看
  近日,深化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受到多方重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改革科技管理制度时强调,要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在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强在讲话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有“三个更进一步”,首先要在政府改革上更快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
众所周知,“放管服”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而言,目前,无论从创新主体、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诉求来看,还是科技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来说,不但在进一步放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好,也需要进一步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放”字上下更大功夫,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创新主体、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诉求的有效回应。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细读《意见》不难发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放”字上下更大功夫也是重点之一。
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这是就优化营商环境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这对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同样适用,亦即要把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一些科研管理权放到离创新主体、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最近的地方。
深化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无疑也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需要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意识。这大概也是上海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有“三个更进一步”,而深化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居于“首先”地位的原因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