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张欢3月29日报道:截至2017年底,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4.49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1岁——在上海的中心区域,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长宁区正在逐步印证自己名字的寓意“长寿康宁”。记者今天获悉,针对面临的深度老龄化等民生问题,立志打造“国际精品城区”的长宁区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率先制定发布了养老、医疗卫生计生、教育领域的三个“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到2020年,“住在长宁”将变得更有底气。
3年内新增护理床位1964张
来自长宁区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5.5%。近年来,长宁区老年人口每年净增长1万人左右,到2020年,预计每5个长宁户籍居民中就有2个是老年人。
这样的人口结构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同时也为长宁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长宁区在去年实现了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在今年底实现街镇全覆盖,“金色阳光”“金色晚霞”“金色驿站”等一批具有长宁特色的为老服务正在形成品牌。
一系列利好政策下,长宁区不少老人享受到了切身的实惠。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长宁在全市标准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些老年人需求度比较高的体检项目,经费标准提升为每人250元;去年,“银发无忧”保险实现了老年人全覆盖,已有496人次获得了近60万元的理赔保障。针对低保等困难家庭的“适老性”改造项目,也让老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根据“养老三年行动计划”,长宁区的养老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机构养老方面,将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均衡布局,到“十三五”期末,全区养老床位预计达到6920张,保持占户籍老年人口比例3%的水平。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将推进小型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级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方面,3年内计划新增护理床位1964张,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推广卫生站、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合一”模式,到2020年,家庭医生“1+1+1”签约老年人有效服务率达到70%。值得一提的是,长宁区还将联手专业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分层分级的失智老人照护体系。
专科突围破“无三甲”之困
与养老密不可分的是医疗卫生领域。长期以来,长宁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始终没有一家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长宁区卫计委主任葛敏表示,尽管如此,长宁在区域医疗卫生领域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未来三年,长宁区将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更好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图片说明:同仁医院将建成长宁区域医疗中心(图片来源:医院官网)
据了解,长宁区将加强上海市同仁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成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并探索建立长宁区全科医生职后教育基地,推动长宁区全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国家中西医结合三级专科医院复评审,进一步提升专科影响力。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将初步建设成为长宁区域康复诊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诊疗中心。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和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基本达到三级专科医院的技术、学科、人才水平。
在打造专科优势方面,长宁区充分引入了高校的研究力量。如将打造区妇幼保健院(所)区域妇儿保健中心,开展与华东师范大学全方位合作以建设成附属医院,并建成立足长宁、面向上海的“国际化、标准化、全程化、一体化”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全面打造长宁区儿童保健中心、妇女保健中心和围产保健中心。又如,将全面提升区精神卫生中心医教研综合能级,开展与华东师范大学全方位合作以建设成附属医院,打造若干市级领先的精神卫生专科。
根据区域人口服务量,长宁区还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级,未来,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形成自身的服务品牌和专业特色。
探索区校合作办学让教育回归本源
与高校的合作同样被长宁区应用在教育方面。据悉,结合区域内的高校资源,长宁区将在未来三年继续探索区校合作办学,尤其是探索大学引领下的幼小初高集团化新型办学体制。继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建设附属中学后,长宁正在推进与华东师大合作,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透露,相关合作仍在进一步推进中,学校也将于近期正式挂牌。
针对“快乐教育”,长宁区将“回归本源,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列为今后三年中的一大重要任务。“学前阶段重启蒙,在‘主题—运动’项目基础上,着力构建富有活力的童趣课程;小学阶段重快乐,在‘快乐拓展日’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家校共育’计划;初中阶段重有效,在‘阅读领航’项目基础上,深入实施作业开放性研究;高中阶段重综合,在‘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基础上,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姚期介绍,长宁区还将重点依托新技术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构建区域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读懂学生需求,建设精品资源;试点应用“课堂魔镜”系统,读懂学生表情,打造精品课堂;建立在线学能评估系统,读懂学生学能,助推精准教学。
此外,长宁区还将推进“三好两优”系统工程,培育“好校长”,培养“好教师”,建设“好学校”,建设一批示范引领发展的“优势学科”和一批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