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你能想象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4岁的中小学生在全国“两会”期间与资深记者商榷采访内容、走进“两会”直播室采访“两会”代表吗?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虹口5名“小记者”坐上赴京高铁来到“两会”现场,亲身体验了一番中国的“年度大事”。
这5名小记者分别是来自广灵路小学的丁诗涵、长青学校的郑梓玄、区第二中心小学的苏一鸣、民办复兴初级中学的陈一峰以及第四中心小学的吴家祺。他们自发通过新华网报名参加“两会”采访体验活动,通过近一个多月的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
“万能问题”来应急
在几位“新华小记者”中,身高还不足1米3的三年级学生丁诗涵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她受关注的原因不是因为年纪最小,而是她在采访中总是大胆提问,从不怯场。
在“新华小记者”活动中,丁诗涵被临时安排采访《新疆日报》的记者。虽然没有丝毫准备,但这并没难倒丁诗涵。她围绕“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向《新疆日报》记者发问,并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丁诗涵说,这个新闻点来自她的“秘密武器”——平时积累的“万能问题”合集。原来,在平时小记者培训课和采访实战中,丁诗涵逐渐意识到记者必须对民生热点问题有所了解和积累。所以无论课业有多繁忙,丁诗涵都会抽出时间关注、积累时事热点。日积月累,丁诗涵的“万能问题”越来越多,与被采访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游刃有余,应对突发性采访也能从容不迫了。
在采访挫折中成长
此次“新华小记者”活动并不是长青学校郑梓玄的记者“首秀”。早在三年前,郑梓玄就成为了一名“校园小记者”。郑梓玄说,虽然自己对新闻采访流程并不陌生,但之前的采访都有老师在身边带教。这次进京采访,需要和北京的小记者团一起约访全国“两会”代表,如此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还是第一次参加。
“每年有40000多名港澳大学生来上海深造,请问您对‘沪港大学生’这一群体有什么看法?”当郑梓玄向来自中国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提出这个问题后,却没有马上得到答复。姚祖辉婉转地纠正了郑梓玄问题中的数据错误,他告诉郑梓玄,实际上“沪港大学生”人数没有这么多。郑梓玄说,这是她在“新华小记者”活动中“最丢脸”的一瞬,也是最难忘的一瞬。这次经历督促她在将来的每一次新闻采访前,要认真核实线索,做到精准报道。
吃一堑,长一智。之后,郑梓玄在对人大代表陈振彬提问前做足了“功课”。在了解到陈振彬的青年企业家身份后,郑梓玄将问题的重心落在了青年创业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梓玄刚一提出问题,陈振彬就点头表示认可。
郑梓玄告诉记者,为期一周的活动不仅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收获了宝贵的新闻采访经历。将来会继续磨炼自己的采访技巧和新闻写作能力,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