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徐汇获四个大奖
2018-3-28 18:42:23发布68次查看
2017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评选颁奖仪式
近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等单位共同发起了“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
经综合网络投票和专家意见,活动已评选出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最佳案例10个,优秀案例20个,徐汇区滨江建设者之家等4篇案例获得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奖项。详见下表。
案例回顾
徐汇区滨江建设者之家:党建凝聚起“家”的港湾
报送单位:徐汇区委办(区社建办)
▲建设者之家外景
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是为徐汇滨江建设者这一群体提供综合服务,为他们构建温暖的家园和港湾,这个项目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建设群体的获得感。怀着为建设者打造一个“家”的初心,徐汇区明确由建设管理企业负责硬件建设,工青妇组织、属地街道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相关委办局提供服务配送和技术支持,共同将建设者之家打造成这个特殊“社区”的日常管理载体。
硬件建设方面,滨江建设者之家选址贴近服务对象,从集中居住区步行3分钟内即可到达,整体设计简朴温馨,站点用的大多是建设过程中留下的材料,为可拆卸的轻钢结构,做到“工地开到哪里,家建到哪里”。
软件建设方面,坚持“支部建在工地一线”,成立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同时招募党员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队,完善志愿服务团队的组织系统;发挥建设者中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广大建设者参与志愿行动和站点运营,并提供法律维权等服务,引导其自主治理和自我服务。
案例回顾
虹梅庭:党建引领下的园区社区共治生态圈
报送单位:虹梅街道
徐汇区虹梅街道辖区内既有国家级开发区“漕开发”又有居民小区。社会二元特点明显,结构脆弱,融合度低。因此,虹梅街道党工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孵化和培育了本地化枢纽型社会组织—“虹梅庭”。
通过“多元主体主导、共治项目先导、社会组织引导”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各类各级党群资源和社会力量,发现社会需求、培养志愿人才、营造公益社区,努力构建“园区—社区”共治生态圈。
虹梅庭先后引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60家,孵化和发展民间社会组织和本地白领草根社团,同时吸纳企业或单位党组织进区,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跨界合作,构建以“两新”组织党建和园区治理有机嵌入的社会网络。
虹梅庭将党建工作目标渗透到园区社会治理目标之中,让“园区-社区”共治有了抓手和平台。通过项目化、专业化与社会化的运作,密切了党与白领群体、社区居民的联系,打破区域内不同性质、不同类别单位和组织之间的无形间隔,推动信息和资源有效流转对接,实现了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还有两个获奖案例,咱们下期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