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丰小区,提起李俊,居民都会称赞他是“好邻居、热心人”。十多年来,李俊和爱人金小妹关爱邻居、服务社区的故事在社区传为佳话。这些事迹虽不轰轰烈烈,但这样的凡人善举却润物细无声,温暖了整个社区。
发挥余热服务社区
2004年,李俊和老伴金小妹从市区曹家渡动迁落户到华漕金丰小区,随即就开始发挥余热,用一技之长服务社区居民。退休前,李俊原是长宁区房地局水电安装队技工,干起自己的老本行可谓得心应手。上到居委会下至左邻右舍,哪里有水电故障,他都随叫随到、迅速前往排除。居民周巧云回忆,有一次她不小心将一把梳子掉进卫生间的马桶里,自己找了3把吸力棒都无法将梳子吸出,马桶堵塞不能使用。这可急坏了这对住在6楼年近八十的老夫妻。正在发愁之际,闻迅赶来的李俊先用钳子夹取没有成功,干脆挽起袖子伸手摸向坐便器的深处,一把把捞出污秽不堪的便纸、粪便,终于将卡在管道弯接处的梳子摸了上来,“我心里真是感动,这些事连自己的亲人也做不到啊!”
每年的学雷锋活动中,李俊都会定点设摊,为居民维修小家电,还会“接单”提供上门服务,从不收取任何报酬,有时还要倒贴水电小零件。搬到华漕的第二年,李俊就荣获华漕镇“百件好人好事奖”先进个人。李俊热心小区志愿服务,担任楼组长,组织睦邻楼组活动,牵头安排旅游,丰富居民生活,热络邻里感情;加入业委会,参与管理小区公共事务……退了休的李俊在社区充分发挥余热,生活比以前更忙碌。
关爱邻里将心比心
李俊夫妇特别关注着社区里独居的老人家庭,孤寡老人尤其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我们两人没有子女,看到身边有困难的邻里,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特别感同身受,他们面对的困难要比一般家庭多得多,”李俊说:“将心比心,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们,也是希望将来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自己。”
去年11月,陶素珍76岁的老伴孟宪武在家中突发急病摔倒,因后脑着地血流不止、不省人事,情况十分危急。平时在生活上给过他们诸多帮助的李俊夫妇闻讯赶来,帮忙叫来急救车送往长宁区中心医院。此后的28天,陶素珍在医院陪护老伴,李俊组织几个朋友轮流过来帮忙,“那段时间我身心俱疲、体力不支,多亏了他们才能支撑下来。”老孟临终前,李俊安排车陪着陶素珍到医院见了最后一面。李俊还带头和3位朋友捐款2000多元,帮助料理身后事。“老李爱人金小妹陪伴我、安慰我、开导我,帮我走出了那段梦魇般的困境!”
张凤兰是一位失去左手的肢残人员,家庭经济主要靠爱人葛伟庆2000多元退休工资支持。2015年,葛伟庆因长期营养不良过度劳累入院,不久便离开人世。家中顶梁柱没了,对这么一个家庭犹如晴天霹雳、雪上加霜。李俊夫妇在得知老葛生病后,就前来看望,向居委反映情况,在社区发起捐款活动、帮助求医。居委干部带头捐款,许多居民和老葛生前的朋友也纷纷送来了捐款。老葛从发病到去世仅十天左右,在这般残酷打击下,张凤兰对今后的生活有些绝望,终日以泪洗面。“李俊和他爱人常来安慰我,考虑到我家已无主要经济来源的实际情况,特别通过居委会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儿子申请了低保待遇,保证他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这些恩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李俊和爱人金小妹都已年逾古稀,身体状况不如从前,到社区参与公共活动的频率也减少了。但依然能时常听到居民夸奖李俊夫妇是楼道里的好邻居,金丰小区里的热心人。和许多他们曾经帮助过的家庭一样,他们也需要来自身边人、来自的社区的关爱、照顾。对此,老两口显得很乐观:“助人为乐、邻里相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只要力所能及,我们还会这样做下去,让邻里互帮、互爱、关心他人的良好风气在金丰社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