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至静安公证处调研
2018-3-26 11:04:00发布76次查看
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代表们围绕着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建言献策之际,3月15日,静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汝青,在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凌淑蓉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静安公证处,倾听公证人员的心声,对公证行业开展调研。
在听取静安公证处主任崔亚霞对静安公证发展现状的情况汇报后,赵汝青书记把调研重心放在了业务困境与队伍发展困惑上。崔亚霞主任汇报到,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公证业务范畴调整,绩效工资的核定标准变化,导致了公证队伍人才流失,且阻碍人才引进。外困内扰的交织,阻碍了公证业务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凌淑蓉就公证困局与壁垒形成的历史成因、竞争环境、体制现状等情况向赵书记进行了介绍,赵汝青书记认真倾听并不时记录,详细询问了解细节情况。赵书记还对公证服务营商环境、合作制的发展方向、公益工作的有效持续进行了针对性提问。崔亚霞主任在举例中提及到国企因对外投资力度加大而提高对公证书出证时效的要求、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动争议解决的保全证据公证等现状,均实际反映公证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赵汝青书记在了解公证发展的困难后,提出了几个破解困境关键点。关键一,公证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商环境是吸引资本的重要因素,公证发展要提高站位,立足静安,服务上海大局。关键二,公证质量是生命线。公证涉及公信力,要对照最高标准查找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三,坚持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要以公证事业留人、以奋斗感情留人、以薪资待遇留人,“三管齐下”来破眼前之“困”。关键四,用调研的手段来解决困难。遇到需要上级部门政策支持的困难,应将“难题”作为“专题”,作出客观、详实、全面且具说服力的工作报告,从而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关键五,深度融合。大调研的目的是找出问题、正视问题、回应问题。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都会利用资源搭建平台,公证行业应始终将事业发展置于首位。
静安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凌淑蓉代表班子对赵汝青书记的到来表示感谢,尤其是赵书记给出的真知灼见,极大鼓舞了公证队伍的士气。凌书记表示,领导的重视、主管部门的协调是公证处砥砺前进的动力,大调研工作给予了我们信心,区司法局将继续指导公证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提升与跨越。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