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长宁区九成以上中小学参与,最终有七成多中小学获奖,5个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4个青少年科技创意、3个少年儿童科幻绘画、2个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1个区优秀组织奖被推荐入围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媒体在报道这一新闻时,把长宁区迸发“科创小宇宙”写进了主标题。那么,长宁区迸发“科创小宇宙”说明了什么?
在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参赛项目设计之初提出的各种问题:公共场所的自动扶梯都是人工清洁,能否设计一款自动扶梯扶手消毒器以确保随时消毒?如何预防因油温过高引发厨房火灾?……显然,这些创新课题并非“高大上”,而是源于孩子们真实生活的体验与发现。长宁区迸发“科创小宇宙”说明,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有创新的可能。积极引导孩子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问题,并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工作。
长宁区为帮助孩子们增加创新意识,许多学校建立了以班主任为首席、全体任课老师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新机制。长宁区少科站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长期合作,一批高校创新实验室也向学生打开“绿色通道”。更有特色的是聘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为孩子们开设综合主题课程,如“告诉你飞机的小秘密”“神奇的海底世界”“带你进入电的世界”“3d打印探秘”等。长宁区迸发“科创小宇宙”说明,孩子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登高望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教师、家长、科研机构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
今天是“科创小宇宙”,明天就可能是“科创大宇宙”——这不就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吗?(作者: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