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徐汇新闻

信息管理学校:赏瓦棺雅致 鉴篆鼎迷离

2018-3-21 0:00:00发布72次查看

3月19日下午,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蒲汇塘校区 “艺林和韵”专家系列讲座迎来了又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陈刚教授。信管全体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学子和专业教师聆听了陈刚博士所做的关于《文物的科技鉴定及其反思》的讲座,并和陈博士进行了互动交流。
陈刚博士现担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复旦大学日本中心研究员。他主要从事纸质文物的保护研究,包括传统造纸工艺的科学研究、纸张老化的机理及其防止研究、金属文物的缓蚀、博物馆环境等。
午后暖阳下,在蒲汇塘校区不大的408会议室里,陈博士以其渊博的知识、广袤的视野、诙谐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和谦和的气度向信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
精彩在于启智。陈刚博士的讲座主要围绕文物为什么要科技鉴定、现代科技在文物鉴定中的作用文物的科技鉴定的发展趋势以及文物科技的局限性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善于互动、注重启发是陈博士讲座的主要特点。面对中本学生,他丝毫没有来自于高深学府的教授架子,而是对同学们循循善诱。在介绍了文物两种科学绝对断代法之后,他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两种绝对断代法的共同点,随后更是启发大家道,“你们看,绝对断代法其实就是具备这种特质,你们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循着这种特质研究,说不定将来你们能发现新一种绝对断代法,获得诺贝尔奖呢!”
精彩在于导思。在陈刚博士的讲座中充满着辩证法的魅力。他讲授文物的现代科技鉴定法,也肯定传统鉴定方法的优点;他告诉同学们科技鉴定法能做什么,同时也告诉同学们科技鉴定法不能做什么。思辨之美在陈博士的逻辑严谨、纲领清晰讲授中处处体现引人深思。在一个小时的讲授过程中,陈博士多次提到“分析问题要多长个心眼”、“要多种手段相结合”、“现代传统相结合”、“文理知识相结合”,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无论对于同学们将来从事文物修复事业还是做学问做人都犹如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精彩在于实证。陈刚博士以“《苏轼功甫帖》的真伪鉴定之争”导入,也以“《苏轼功甫帖》的真伪鉴定之争”结尾,中间穿插许多近年来文物学鉴定方面的热议话题,让他的演讲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从“希特勒日记”真伪鉴定、“纪9邮票”的年代鉴定、拿破仑的头发和清光绪帝的砷含量鉴定、阿斯旺“未完成的方尖碑”、唐代金银缂丝鉴定、“都灵的裹尸布”争议事件到日本上高森遗址伪造事件……一件件一桩桩文物学领域的密辛被陈博士拿出来述说细节,一些原本模棱两可的认知在陈博士的讲述下清晰明朗起来,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精彩在于幽默。生动有趣、妙语连珠和幽默诙谐是陈刚博士最吸引人的地方。讲到14c的半衰期他用学生离开教室的顺序作比喻,讲到热释光的原理他又用同学们积攒零花钱的计算打比方,说道邮票的年代断定他用同一图章不同印泥来剖析。陈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带领同学们游走在理学和文学之间,艰涩而高深的原理被陈博士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会场上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试问这样的讲座怎能不吸引人?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蒲汇塘校区 “艺林和韵”系列活动自2017学年开展以来,至今以每月一场的频率,已开设了五场专题讲座。从本学期开始,该系列活动将更趋向于专业化、权威化和精品化,相信通过这一场场意义深长的讲座,信管文物保护和修复专业同学们定能有所收获。
(责审:刘长琨)
徐汇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