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0日,区委主要领导调研区内部分龙头文创企业时听到了一个意见:一些境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在审批方面比较麻烦,会增加交易成本。昨天,在市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浦东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给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落地举措——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行政事务浦东新区受理点、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设立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上海自贸区受理站。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为受理点揭牌。副区长诸迪、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罗毅为受理站揭牌并分别致辞。
在一个多月前的调研中,佳士得拍卖中国区主席蔡金青谈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潜力巨大,比如佳士得交易额中有35%来自于亚洲,主要是中国客户。但由于政策限制,很多中国客户需要到纽约和伦敦去交易,同时一些境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市场在审批方面比较麻烦,会增加交易成本。听到企业的诉求后,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在现场就表示,审批手续的问题可以商请上海市文广局一起,用“店小二”的服务精神解决问题。随后,浦东新区文广局局长黄玮和市文广局进行了沟通后当场回应企业,市文广局已初步同意在自贸区开设审批窗口,派驻专人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此后,按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要求,市、区文广局多次协商对接,最终在全市率先于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行政事务浦东新区受理点,将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受理审批的市级审批事项延伸到浦东开展受理。浦东文化企业原来只能去市文广影视局巨鹿路受理点提交材料,现在可在浦东企业服务中心合欢路服务窗口办理,缩短了近十公里的办事距离,提高了企业办事的便捷度。同时,设在自贸区内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上海自贸区受理站,也将方便外高桥保税区内的文化企业就近办理4个文物进出口服务事项。
在昨天揭牌活动现场,不少企业都坦言感受到了“市级资源”+“浦东速度”的贴心服务。佳士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珺说,以往递交材料要到市中心,而且只能在固定时间办理,现在有了这些便利举措,佳士得中国今年和明年的展览次数和每次展览可以带来的艺术品件数,都会比2017年有大幅增加,也为全球巡展的时间安排带来很大便利。
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市文广影视局一直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自身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此次受理点和受理站的揭牌落地,既是市文广影视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是对浦东先行先试的“制度助攻”,也是市文广影视局和浦东新区文广局上下贯通、市区联动的有益探索。希望此举能为浦东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中外文化企业落户浦东,为浦东新区“打造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添砖加瓦。
而由于自贸区平台的作用,上海艺术品产业的能级也得到了提升。2017年,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口的艺术品贸易总额近70亿元,拍卖公司即便是带到北京交易的拍品,依然有很多是通过上海自贸区进出的。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流程的进一步便利,保税仓库、艺术品展示交易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艺术岛等硬件逐渐齐备,上海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愿景也越来越清晰。
2013年8月,国内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在上海自贸区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出了艺术品“先进区、后报关”(不涉证前提下)、“保税出区展示”等模式,通过与保税区海关的协调,实现了艺术品通关、展示、交易的便利化。2015年,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一幅含蝴蝶标本的拼贴绘画如期“飞”抵境内拍卖,正是得益于自贸区的便利化措施。原本拼贴绘画中的动物标本因涉及动物材质需要全面查验,最终,“准入证”的发放时间大大缩短,只用了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