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关注,反应出一座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态度。怀着对未来“独角兽”企业的期许,认真关注和回应初创型科技企业的需求,为闵行未来发展积蓄强劲动力。
这几年,我仿佛成了初创型科技企业的“代言人”,到哪里都要为初创型科技企业吆喝、打call。这次的大调研开展以来,我先后到浦江智谷、零号湾、梦谷、博济园等走访,期间重点听取了近40家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意见建议,也有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
从认识上,关心培育初创型科技企业,就要营造适宜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打破思维惯性,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找到初创型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闵行区创新创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大量的小微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针对这批初创型科技企业,政府在其中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我认为就是做好服务、有序管理、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突破性科技变革带来无数新情况、新需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密切关注新业态、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包括企业的新问题。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是闵行经济发展的未来,我们都应该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小”企业,为闵行的未来积蓄“大”能量。
从服务上,关心关注初创型科技企业,要“润物细无声”才能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韧劲。这段时间的大调研,我真正感觉到初创企业的活力,感受到创业人才的激情与动力,我也深受感染。这几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到企业走访一定带几本政策小册子,虽然政策宣传做了那么多,但总会有“漏网之鱼”,我觉得初创型企业尤其需要通过政策去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又能收集到企业对政策的建议,帮助我们对政策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我想这是政府能给予的积极的政策服务。在与有些企业创业人才在交流中,他们表示政府给予他们的最大支持,有时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信心和鼓励。在和企业家们交流时,我也在换位思考,尝试着跳出思维框架,站在经营者发展的角度、站在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多维度分析,希望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搭建更多的平台,真正助力初创企业成长。
今年,倪区长要求科委加强对产业发展动力的研究,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更要有高质量服务,我认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建立,会满足初创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初创型企业虽小,却蕴含着改变与创造的力量,蕴含着闵行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将继续保持满腔热情,为初创型科技企业“代言”,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