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去医院看病“烦心”?且看徐汇蜀黍放大招!

2018-3-24 5:55:10发布67次查看
  徐汇区作为本市医疗资源大区,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医院38家(公立医院27家、民营医院11家),其中,拥有三级甲等医院8家,占比全市第一,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据不完全统计,辖区所属的三甲医院2017年全年的门急诊量合计1723.9万个,就中山医院而言,高峰时期医生日均就诊量达1.15万人次。
然而在数字背后催生出的医患纠纷、医院周边治安环境“脏乱差”、交通出行问题等现象始终存在着。例如三级甲等医院相对集中的枫林街道,属地枫林派出所2017年月均报警量为400余个,其中涉医类就高达40余个,占比超过10%。如何从根源上来解决上述问题,副区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吕耀东带队深入辖区多家医院,以《关于医院周边治安、道路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为题,开展了大调研、大走访。
优化固有机制
医警联动形成处置规范
分局治安支队主动与医院保卫科对接,研究制定了医患纠纷处置流程,明确在110接报后,由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经了解纠纷情况后,在制止病患方过激行为的同时,向病患方进行医患纠纷处置流程说明,告知其不要实施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引导其正确的申诉途径,带家属方到接待办公室进行调解。
根据实际情况,枫林派出所对中山医院周边每周开展综合整治,在此基础上组织警力对医院周边的“短租房”开展进一步整治,做好人员的教育训诫和身份信息核对,并掌握周边小区房屋日租、群租的具体房屋情况。
利用导医、安保等岗位工作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指导医院设置警示牌、粘贴防范标语,向患者宣传“医托”、“号贩”、“药贩”、职业“医闹”、“日租、短租房”的危害性,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利用分局微信、微博平台,制作医院周边停车指南等;组织社区民警会同居委干部在地区内通过警情通报会、发放告知书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
需待解决的问题
意识欠缺,让纠纷处置化简变难
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医院作为化解医患纠纷的主体,多数还是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衍生出的一些列治安问题,加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成本,弱化了医院本该有的处置责任,形成了本末倒置的局面。
处置技能不够全面。对于像处置医院内纠纷这类特殊场景化的警情,当事人争论的焦点,往往涉及到一些医疗领域,特别是与医疗事故处理相关的民事责任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有经验的老民警尚能应对,缺乏经验的年轻民警遇到此类问题就会显露短板,处置效果就大相庭径。
部门职能缺位,缺乏系统监管。短租房的价格低廉以及功能俱全的优势,受到了来自外地患者和家属的青睐。而对于这个市场,一直处于政府监管的真空地带,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约束,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
网上挂号垄断,号贩避实就虚。各家医院纷纷开设了网上挂号服务,旨在分流挂号渠道,号贩也瞄准了这条“新路”,利用人数和信息优势,分工明确,形成了一条“专人接单、专人刷号,线下接头”的产业链条。
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在改变、出行方式在改变,医院大楼翻新导致大门进出口位置变化,也应该是管理者需要及时跟进,做出相应调整,优化道路通行能力,符合客观实际需求和规律。
经验主义抵不过数据精准。日常的交通勤务模式、巡查机制、对过往高峰时间的推断以及人为的对车辆估算作为制定的依据,其结果往往是时准时不准。
对于问题的几点思考
医警深度融合,强化专业技能
明确公安处置责任。明确医患类纠纷处置主体,从处置环节及应对的情况复杂程度,职能部门及时跟进,前后搭配,相互支撑,形成递进式执法模式。
强化处置民警技能。对处警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场景化”培训,提升现场执法民警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增强公安处置力量的深度。
固化处理前置思维。在明确医院是医患纠纷调解主体的基础上,加强公安前端管理触角,实现处置环节前移,为接下来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苗子做好预案,防止事态扩大。
重点人员档案化。对已掌握的打击目标人员建立电子档案,通过在医院主要进出口安装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设备,掌握其活动轨迹规律,设置前端布控预警,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行动。
区域信息共享化。与有医疗资源的兄弟分局建立信息协作共享机制,扩大打击纬度以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同步整治计划,进一步叠加跨区域联合打击效能。
网上管理精细化。从申请挂号的终端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恶意刷号”的行为,对于甄别出来的线索,第一时间转交相关执法部门。
业态调整,合理布局。发挥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作战、互补长短的优势,形成合力,根据医院以及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丰富周边商业业态。
规范经营,纳入监管。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对医院周边的“短租房”统一规范标准,落实房东的责任主体意识,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对入住人员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后台比对。
深挖资源,壮大队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平安志愿者队伍、特保队伍,通过合理设置奖惩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医院周边的日常巡查工作中。
前端感知,动态调整。利用现有的前端监控探头感知人流、车流变化数据,结合天气、上下班高峰时间段以及相邻道路的通行情况,及时发布相关路况及变化信息,做好引导分流措施。
以面带点,体系考量。以医院为中心,划分合理半径道路区域,通过对外围的道路信号灯、标线、标识的合理设置,结合电子警察抓拍、交警流动巡查缓解中心区域的道路通行压力。
因地制宜,优化设施。积极会同区建交委等部门,合理缩减人行道,相应增设非机动车道,同步调整机非车道宽度,增加通行能力,对于医院周边的道路施工,做好预案,保障日常通行。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