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乡间的相见是如此迷人

2018-3-21 14:18:50发布89次查看

开栏的话:踏上崇明三岛,可以穿梭于街头村道,聆听崇明的方言,饱览绿色环绕;可以由着性子,沉醉市井田间,结识更多热情的新朋友;可以驻足聆听浪声涛涛,见证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地方总有她的独特之处、可爱之处、魅力之处,吸引着更多人爱上这里。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爱上崇明的理由”栏目,陆续刊登关于五湖四海的人们如何来到崇明、认识崇明、爱上崇明的故事。
我爱崇明——
创意思绪在这里天马行空
我是一名来自台湾的艺术家。我想对崇明说,从未有一座城市让我如此的着迷,让我的内心如此兴致满满。一段时间里,崇明为我带来了许多创意思绪,帮助我成长。待的时间长了,我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崇明的你我,或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更多点点滴滴都是崇明的内在,惟有安静下心,虔诚纯净地聆听,你才能将“她”读懂。
傅纪康
就在不久前,一场风格鲜明的作品展——2017“流/变”设计丰收x奔放艺术村艺术家驻村计划作品展在同济大学正式开幕。特别的是,参加此次作品展的艺术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展出作品却总能找到崇明元素。作品展组织者之一的“奔放艺术村”创始人、台湾艺术家傅纪康告诉记者,不少国际艺术家进驻过竖新镇仙桥村的“奔放艺术村”,在相互了解、和当地百姓交流、感受崇明生态美的过程中,汲取创作灵感,进而形成此次展出的艺术作品。“细细品味作品,就能感受到崇明味道。”傅纪康说,他希望通过艺术家驻村,串联起城市与乡村、人与空间的交流,实现城乡互动,促进国际交流。“也正是因为喜欢崇明,才想向更多人展示这里。”
来这里
不再心头压抑
傅纪康15年前从台湾来到上海,从事影视艺术、剧场相关工作。痴迷于艺术创作的他,长期加班熬夜,这严重影响着他的身体健康。有一天,傅纪康发现,他的双腿不听使唤了,他因此坐了3个月的轮椅帮助双腿康复。这难得的、略显清闲的3个月时间里,傅纪康开始思考,生活除了打拼还有很多值得为之花费时间与精力的事物。“以前为了生活没法选,而今生活也算稳定,可以允许我任性一回了。”在城市里生活多年的傅纪康心中一直有个念想,拥有一个足够宽敞、有趣的艺术创作空间,舒展身心,找寻创作灵感。
走访过江浙多地后,傅纪康一来崇明就相中了这里,他兴奋地说道:“你没有发现吗?这里的房子每一幢都不一样,是带着个性的;一草一木都有灵魂,生生不息而有野趣。”行走乡间,俯拾皆绿,微风迎面,带着泥土的清香,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傅纪康决定,要在崇明“逗留”。
经介绍,傅纪康联系上了仙桥村。当时,村干部带着傅纪康在村里转了几圈,为他物色合适的场所用于艺术创作。好几处“条件出众”的场所,傅纪康都没看中,唯独有一处废弃猪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听说台湾艺术家要租猪圈居住,村民们都乐了,村干部也赶忙向傅纪康再三确认。傅纪康很坚定自己的想法,猪圈四周无人家,是难得的艺术创作环境;再看猪圈结构简易通畅,以后有人一起住进来进行艺术创作,交流十分方便。当听说此处猪圈即将被拆除时,傅纪康赶忙上前劝阻并把猪圈租了下来。
在傅纪康的改造下,猪圈的整体结构被尽可能地保留下来,经打扫后,猪圈的外围被固定起钢架结构,并在屋顶“盖上”一张巨大的帆布,再用整面透明玻璃将各个房间的窗户扩大,增加光亮度和空间感……渐渐地,猪圈变成了又潮又酷的样子。“这就是我在崇明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傅纪康把焕然一新的猪圈称为“奔放open&fun”艺术村,这就像人类与现今特殊的生存环境之间各个面向的对立,既有紧张和压力,也有奔放和自由。
在这里
叫人不忍谈离去
在改造猪圈的那段时日里,傅纪康和工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干活,在烈日下拌水泥、电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修改改造方案,在各种压力之下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崇明广阔的天地,让人思维发散,傅纪康用双手枕着脑袋,一边仰望星空,一边在脑海中思量着猪圈改造后的模样:保留原有结构,将猪圈改造成为与原功能不同的艺术场所;布局不再是狭窄的“囚禁方格”,而是开放自由的格局。同时,建筑本身不但是作品,也是各种艺术呈现的载体。
在崇明进行构思创作,傅纪康的思绪异常活跃。完成在崇明的第一件艺术作品——猪圈改造之后,傅纪康就开始在四处的走访中汲取艺术养分,筹划着下一件作品。“在崇明,创意的空间变大了,完全可以让我去构思一些大型的作品,在以前我是不敢想的。”与此同时,傅纪康通过网络招募国内外志同道合的艺术创作者,一起在“奔放open&fun”艺术村连续创作数月。期间,大家自称为“驻村艺术家”,灵感来了就创作;灵感缺乏,就骑着自行车四处转悠。
“奔放open&fun”艺术村来到崇明的一年多时间里,但凡有艺术家们来此驻村创作,村民们会过来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方寸农田和五尺灶台之外的事情和天地,艺术家们则从村民口中的传说和故事中找到不一样的创作灵感。傅纪康喜欢这样的情景,但也有一些艺术家并不能马上进入状态。曾有一位国外的艺术家,刚来“奔放open&fun”艺术村的第一天就后悔了,觉得这里什么都没有,住不惯。但慢慢的他就发现,这里免去了不必要的嘈杂,留下的是令人神往的创作时空;没有创作工具,就要逼迫自己多想创作方式,这也是一种创作体验……“驻村期”满,这位国外艺术家在回国时连连表示,住的时间太短,还没过瘾。
傅纪康也不愿离去,他说,有些艺术家因为语言不通,和村民交流只能用手比划,难免词不达意,场面可有意思了;艺术家在创作时,村民会观看,不时和老外开开玩笑;艺术家要走了,村民会来送别,叮嘱艺术家们要记得,有个地方叫做崇明……这些都让傅纪康格外感动。村庄前的农田里,一条小路上的彩绘作品,就是艺术家们和村民一起创作出来的,艺术家给出创意和框架,村民随意发挥填涂,完成后的作品是如此美好。
陪着你
一起哭笑一起闯
傅纪康在崇明醉心艺术创作时,他的妻子高佳也一同来到崇明。作为设计师的高佳,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拥有一幢自己设计的房子。于是,同样在仙桥村,高佳长租了一处民房,取名“憧憬艺墅”,在丈夫改造猪圈的同时,她着手把民房改造成为一处可以坐看田野四季变幻的别墅。“7个房间各有主题,还有泳池、儿童城堡,让孩子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也让大人找回童年的感觉。”在高佳看来,位于崇明的这间民宿,就是她想象中家的样子。看到妻子陪着自己来到崇明,傅纪康很是感慨,这么多年,妻子常伴自己左右,是工作上的左膀右臂,也是生活中不离不弃的伴侣。“到哪里,我都离不开她。”
隔着农田,坐在“憧憬艺墅”的休息椅上,傅纪康回忆起初见妻子的时候。傅纪康曾和高佳任职于同一家公司。公司倒闭后,傅纪康在2006年开始自行创业。“公司刚开始起步,请不起‘名家大师’,想到以前公司有个小姑娘叫高佳,就把她请了过来。”傅纪康说,创业起步的日子是艰辛的,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公司也濒临倒闭。于是,傅纪康跑出去问朋友借钱,刚一回来,高佳就问,是不是借钱了?傅纪康没有隐瞒,说借了500块……高佳听了,轻轻地对着傅纪康说,“那就省着点花吧。”傅纪康顿觉倾心,心想,这个上海姑娘有些不一样。靠着500块,傅纪康愣是支撑了两个月,之后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大约半年的光景之后,公司总算是趋于稳定。”再往后,傅纪康娶了高佳。“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她在;以后,她会一直在。”
与妻子促膝而坐于田边,傅纪康又讲起了创作,乡村的生活节奏很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灵感就到村巷里走走逛逛,自由的思想才能天马行空。“这里,一定会产生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作品。”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