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社区的"守望者"百姓的贴心人
2018-3-23 14:58:15发布57次查看
据金山区消息:上海市公安局第八届百联杯“十佳”优秀社区民警评选活动近日落幕,象州路派出所民警杨晓城当选市十佳优秀社区民警。32岁的杨晓城,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是个阳光大男孩。他所管辖的石化地区老式小区,老年人较多,外来人员流动性大。为了做好人口核实,杨晓城整天拿着登记本,挨家挨户走访,工作日每天要在小区步行2万步。在日常工作中,杨晓城始终坚持对人热情一点、笑容多一点、腿脚勤快一点,真正做到了“地形熟、门户熟、人口熟”,小区居民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大家碰到什么困难,杨晓城也总是记挂在心,想办法解决。
小区居民陈阿姨退休后无所事事,参加了保键品推销会,花掉好几万元,可血压还在升高,抵抗力也变差了,整日萎靡不振。了解情况后,杨晓城积极开导,每次开展防范宣传时总将她带在身边,要她担任“助理”,负责发放宣传资料。了解到陈阿姨喜欢跳舞,杨晓城就让她担任舞蹈队队长,在跳舞的时候,让她和邻居说说防范技巧。说的多了心情也变好了,原本热情开朗的陈阿姨又回来了。经过三个多月的引导,陈阿姨彻底走出了保健品的阴影。她还上台将自己受骗的经历告诉大家,以身说法规劝社区居民理性看待健康,防止上当受骗。
杨晓城还把热心公益事业的15名居民精心挑选出来,组建了一支“社区警务监督员”队伍。有次一名行人违章了,就是不愿受罚,与执勤警察僵持不下。“社区警务监督员”何阿姨挺身而出,言辞犀利:“老叔,您搞清楚噢,这10块钱一定要罚,这是为你安全好,对不对?”最终该行人认罚。其实,像何阿姨这样的热心居民,小区里还真不少。杨晓城说:“居民既是民警的服务对象,又是依靠力量——清洁阿姨可以是‘信息员’,退休大妈可以是‘宣传员’,晚锻炼大爷可以是‘巡逻员’”。
2016年,杨晓城对群防群治队伍进行培训,成立了“海棠警苑啄木鸟志愿队”。交任务、教方法、明要求,小杨努力加强志愿队成员发现治安隐患、识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能力,小区发案数逐年下降。“啄木鸟志愿者行动队”也成为了群防群治工作中远近闻名的警务品牌。
同年5月,“小杨警官说事”宣传栏目应运而生。“小杨说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作为主讲人,小杨采用独特的叙事方法,幽默的方言讲解,讲典型案例,教防范技巧,广受居民群众的好评。栏目创办至今,已开展专题防范宣传讲座近千场,“小杨警官说事”已成为金山警务宣传的著名品牌。为什么在社区民警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能取得那么多成绩?杨晓城的心声简单而质朴:“在我心里,社区就是我的家,居民就是我家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