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居民楼底层,邻近居委会,门口悬挂“四站”负责人公示牌。阿姨,您反映“的问题小张警官帮您解决。”走近九亭镇象屿品城社区平安联创工作室(“四站合一”),首问接待工作人员在入口处接待居民,小小一间办公室里,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和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前来办理事务的居民在一张办公桌上便能办理4种事务。
共享资源
一桌搞定
“以前,我们分头工作,互相交流并不顺畅,平安联创工作室成立以后,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微型消防站‘四站合一’了,大家在一个地方办公,信息共享,一张办公桌上全搞定。”象屿品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何山红告诉记者,平安联创工作室于去年初筹备并开始运作,8月份正式成立,目前共有10名工作人员。象屿品城社区地处松江、闵行两区交界处,加之居住人员结构较为复杂,社区内“情况多、问题多、矛盾多,一个问题牵涉很多方面,处理起来很复杂。”“四站合一”后,原本分散的资源被集中起来,各条线联勤联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又信息共享,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工作时需要法律援助转个头就能询问小张警官。”共事一年多,社区综治干部潘伟峰和社区民警张诗成了默契的工作搭档。张诗负责社区警务工作,“在定期信息采集工作里发现的问题,哪怕不属于我的条线,我也可以带回办公室,和其他条线同事一起讨论,共同解决。”张诗说。平安联创工作室的成立使社区治理变得高效且便捷。“四站”工作人员和50名社区平安志愿者每周都要联动开展巡逻、排查、宣传相关政策等一系列工作,一周至少开一次例会,互相交流发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共同解决。
四方协作
高效服务
“‘铁塔事件’解决了,我们住得也舒心了,这件事要多谢平安联创工作室,特别是小张警官和小潘。”谈及平安联创工作室,象屿品城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事找小潘”“有事找小张”成了大家口中广为流传的口头禅。
去年5月,平安联创工作室收到许多居民的询问和投诉,原来是与小区一路之隔的闵行区嘉闵高架配套设施的铁塔建设引起了象屿品城居民关于是否会遭受辐射、电磁波干扰的疑虑和担心,前往工作室反映问题的居民与日俱增。顶着压力,平安联创工作室几方人员共同介入,共商解决方案,网格长及时将情况上报镇网格中心,综治干部和社区民警实地了解情况,安抚居民情绪,工作室出面召集电力公司、施工单位和居民代表先后召开3次协调会。经多次协商沟通,施工方找来第三方环保检测单位进行入户实地检测,最终证实该工程对居民无影响,居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3条河包围小区,河道整治也是象屿品城平安联创工作室的重点工作。去年,平安联创工作室与城管一起,配合“河长”,对周边北竹港、庙泾河和新开河3条河道的毁绿种菜、垃圾倾倒等行为进行两次大整治。此外,配合九亭镇“三长制”工作,定期协助“片长”宣传并整治小区内违建、群租等现象。
创新模式
全镇覆盖
平安联创工作室是九亭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九亭镇综治办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模式,以各居委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标准化全面建设为载体,科学谋划,统筹规范。去年9月,在全镇推进居委会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网格工作站、微型消防站“四站合一”联创联建工作,在此基础上设立平安联创工作室,实现人员集中办公、硬件保障到位、资源优化整合、功能联动互补。
平安联创工作室目前已覆盖下沉至全镇26个居委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信访事项723件,化解710件,化解率为98.2%,开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防范打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启动“志愿者红袖章”工程,组织平安志愿者参加各类平安建设活动共5万余人次。
“平安联创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居委会和网格长发现、处置问题的能力。”九亭镇综治办副主任张宏博告诉记者,依托平安联创工作室的全面推行,下一步,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综合能力培训,逐步建立“齐抓共管,一专多能”社会治理新机制,使每条线都有负责人,此外还将完善平安联创工作室的硬件设施配置,并加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