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不想做饭的时候,
就经常一个人出去“觅食”,
随便找个小餐馆,
点一碗面或者来几个小菜……
真是美滋滋啊!
小孙在路过宝山区顾村镇
某家常去的牛肉汤店时,
打包了一份牛肉粉丝汤带回家。
快吃完时,
他突然想到之前网购的罂粟测试卡,
于是突发奇想对汤料进行测试,
结果居然显示含有吗啡成分!
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立即对牛肉汤店进行了彻查。
这家主营牛肉面、牛肉粉丝汤的小店,
由顾某夫妻共同打理,
顾某负责采购和熬制汤料,
其妻帮忙打下手。
工作人员在现场查获了31株
咖啡色植物根茎状的固体物质,
后经检测证实为罂粟壳。
并在用于加工面条、粉丝的两种汤料中
检测出吗啡成分。
遂将该案线索移送宝山公安分局。
尽管顾某辩解称店内罂粟壳并非其所有,
但在铁证面前无从抵赖。
原来,顾某是为了给食物提鲜增味,
才在其熬制的牛肉汤里添加罂粟壳。
近日,宝山区检察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其提起公诉。
关于添加罂粟壳的原因,
坊间说法大致分为3种。
第一种是增香。
据了解,罂粟壳的增香作用有限,餐厅一般会用它来调制卤水,发挥更大作用的其实是壳中的籽。通常,他们会把罂粟籽磨成粉末状加到辣椒油里,但这玩意可能不易溶在油里,常常抱团出现。如果问老板那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多数都会回答是辣椒炸糊了、芝麻糊了……
《本草纲目》记载,罂粟为“涩肠止泻之圣药”。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餐厅在食物中添加罂粟壳,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顾客拉肚子,并且越脏的东西越要放。如此一来,吃了那些环境堪忧的小店里生产的“美食”,以及汤底反反复复使用、常年不换的麻辣烫之后,依旧生龙活虎的原因,也就不用多说了。
众所周知,罂粟是制作鸦片的原料,虽然只是干燥的果壳,但资料显示,长期食用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虽说出于这点来“保证客源”的人不多,但也不排除个别商家为了私利,出此下策,真是细思极恐!
一女子吃完麻辣烫后竟被误认吸毒!
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的食物
竟是加了料的“毒品”!
2016年12月初,徐汇公安分局华泾派出所在对本地区吸毒人员排查中,发现一名女子尿检中吗啡呈阳性,有吸食毒品的嫌疑,但该女子 坚称自己从未吸毒。
警方随即为其安排了复检,检测结果基本排除了该女子吸毒嫌疑。难道是尿检出错?据专家解释这并非尿检出错,而是因为体内毒素含量不高,远未达到成瘾标准所致。
专家还推测,导致这种结果,可能是毒素通过饮食摄入体内,而非一般的注射、吸食。不可能出现在日常食物中的吗啡,如何摄入体内?
通过警方详细询问,上述女子终于回忆出尿检当日曾吃过一份麻辣烫。随后的一周内,民警根据该女子提供的线索,分三次在“川记麻辣烫”小吃店购买了麻辣烫,送检后均检测出吗啡阳性反应。
之后,该店经营者丁某、盛某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徐汇公安分局依法批准刑事拘留,
最终,上海市食药监发布消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将丁某、盛某列入本市食品药品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名单。相关当事人在担任有关职务期间,将罂粟壳磨成粉添加在食品中进行销售,受到刑事处罚。
上海市食品药品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
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名单
和鸦片、海洛因相比,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不高,但其中同样包括吗啡、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人在食用后,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生理上的变化。
有的人可能脸部微微发红,有的人可能心跳加快,有的人可能容易打瞌睡,而有的人可能不易入睡。如果长期食用添加了罂粟壳的食品,也必定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长期食用这种食品,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甚至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等症状,最终上瘾,具有潜在的吸食毒品的倾向,给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火锅、麻辣烫、粉面、烧烤、卤味、xx汤……不难发现它们具有一些共性——口味麻辣鲜香、食物多含汤水、成本普遍不高、街边十分常见、广受大众喜爱……
食用添加罂粟壳食物之后的反应,可能会因个人而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判断依据的。
如果对某种食物产生与往常不同的依赖感,经常想要食用,甚至刚刚吃过还想再吃,不吃就觉得难受,那该食物中含有罂粟壳成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1、控制自己,减少去吃的次数。
2、多喝水,加快有毒物质的排出。
3、多吃蔬菜水果,果蔬中的纤维物质可以降低对有毒物质的吸收。
4、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请向医生寻求帮助!
感觉还是自己在家做饭安全啊……
如果在外面吃到
好吃得让你上瘾的食物,
记得要保持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