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镇翠鑫苑社区自去年冬天开展“访听议应”大调研以来,不少真问题从群众紧闭的心门中“走”了出来,电瓶车停放难、充电难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佘山翠鑫苑创新工作机制找准问题,通过“访听”知晓居民所需,通过“议应”解开了居民的心结。
“小电驴”无家可归
“这里停满了电瓶车,好好的健身器材只能看不能用。”77岁的居民常信余无奈地说。在翠鑫苑内唯一的小广场上,摆满了各式电瓶车,公共长椅被电瓶车包围住,太极轮、健骑机、转腰器等健身器材旁也停放着电瓶车。居民对此已经见怪不怪,有人索性坐在电瓶车上晒起了太阳。
除了小广场,小区不少楼道内和花园旁都有电瓶车随意停放,“小电驴”乱停乱放令居委会头痛不已。据了解,翠鑫苑小区共有两大两小4处室内非机动车车库,停车位约600个,整个小区的电瓶车估计有1800多辆。“晴天无所谓,一到下雨天就惨了,车子上都是水。”说及雨天电瓶车停放问题,居民们苦水不少。“小区空间有限,新建车库不大现实,只能考虑在各楼底层添设电瓶车停放雨棚。”社区综治工作站负责人潘晓明道出了难处。此前,居委会征求民意试图通过添设停车棚为电瓶车“遮风挡雨”,但底层居民因采光问题拒不同意。
“小电驴”无专人看守,电瓶被偷成了常事。春节前的翠鑫苑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不乏前来诉苦的居民。据翠鑫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陆琼回忆,一名租户短期内两次被盗电瓶:“一组电瓶动辄五六百块钱,还耽误出行。”社区民警登记在册的数据显示,去年翠鑫苑社区有25位居民反映电瓶被盗。
“蜘蛛网”从天而降
更为揪心的是电瓶车的“吃饭”问题。车库容量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电瓶车充电问题随之而来。据车库管理员王师傅介绍,电瓶车充一次电1元钱,但因为车位有限,私拉电线充电成了不少人的解决之法。
“家住5楼,每天上上下下拎着电瓶不方便。”年长的陈姓居民向居委会工作人员吐起了苦水。“不方便”迫使居民从楼上放电线至楼下给电瓶车充电。潘晓明说:“换位思考,我能理解大家,没有电梯,每天拎着电瓶上下楼梯充电确实不方便。”据随行的居委会巡查人员介绍,有些时候一个楼道同时有七八根电线悬挂在窗外,好似一张“蜘蛛网”。当事人往往不以为然。“没有办法啊,没地方充电,电瓶拎上拎下也不是个事。”……居民们表示私拉电线充电实属无奈。
“大调研”真听实干
近年来电瓶车充电自燃事件屡屡见诸媒体报道,翠鑫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与物业人员不断宣传劝阻,但“蜘蛛网”并未消失。镇大调研工作启动以来,居委会工作人员走家串户“访民情”,多次召集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会议“听民意”,通过社区“党员之家”“青年之家”等微信群广纳建议。
“问题找到了,没有思考等于白搭。”陆琼认真地说。翠鑫苑社区居委会将“访”“听”“议”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一般性的问题即知即改,较难解决的问题汇总反馈至相关部门,并做好“及时回应”,“访听议应”的工作机制由此形成。在佘山镇,像翠鑫苑社区一样面临着电瓶车停放难、充电难问题的社区不是个例,如何有效解决此问题,陆琼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症下药,统一安装规格合理的室外车棚并配置监控摄像头,安装自动有偿智能的充电装置,这样可以解决居民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