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百年外滩金融扬帆再起航

2018-3-20 16:41:41发布78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如果将中国金融的历史比喻成一本书,黄浦江就是这本书当中的轴线。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核心功能区,黄浦区正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聚焦以金融为核心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外滩金融集聚带发展,全面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外滩金融”地位不断提升
  近年来,黄浦区依托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围绕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金融专业服务中心的“三中心”功能定位,金融机构集聚度持续提高,金融业贡献度不断攀升,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目前,黄浦区有持牌金融机构580余家,金融、类金融机构3000余家,实现了金融机构的多类型、全方位、立体式的集聚。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态势良好;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为特征的私人银行、信托、证券资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子行业优势明显,以民营金融、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优质机构不断集聚,使区域“新金融”的功能特征日益强化。
  上海12家金融要素市场,5家在黄浦,包括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意义重大的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跨境双向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cips、上海票据交易所等。2017年,黄浦区金融服务业实现总税收137亿元,达到全区总税收的21%。
  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乘势发展,自2013年7月,黄浦区提出打造“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起,相关扶持政策从1.0升级到4.0,每年都在迭代升级;去年11月,更是首发区域性金融指数——外滩金融发展指数,旨在全面度量并真实反映黄浦区金融业发展的轨迹,突出区域金融产业和金融机构的特色及特点,弥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打造最优金融生态环境
  外滩,是金融机构汇集之地、金融服务和金融文化综合发展的生态高地,为打造最优金融生态环境,目前,黄浦已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产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黄浦加大专业智库的引进力度,深化与行业组织、院校、智库的合作,发挥既有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文化的优势,通过定期举办专业活动,积极打造金融学术交流高地,不断扩大“外滩金融”品牌影响力。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行业组织方面,目前区内已集聚了一批知名的金融行业组织,包括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等。金融智库方面,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为核心的专业智库培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外滩成为新金融理论发布的重镇。金融文化方面,每年定期举办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中国融资租赁峰会、外滩金融法律论坛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金融文化氛围及区域金融特质日益凸显。
  同时,黄浦将集聚发展金融人才作为全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体系及资源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以需求为导向,全面做好包括安居工程、子女就学、医疗健康、选拔培养等一系列服务,并加强市区联动,创新机制,率先在黄浦区开展金融人才公寓联动服务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黄浦主动适应新金融产业发展的要求,坚持一手抓金融创新发展、一手抓金融风险防控,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为支持,依托专业优势,整合服务资源,进一步强化金融法治保障,积极探索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风险防范措施,严守安全底线,保持创新有序、规范发展的示范形象,为新金融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启动“第二立面”功能置换
  随着外滩金融集聚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一些全国性的金融要素市场和功能性机构迫切希望回归外滩,很多国外金融机构积极布局中国时也把外滩视为首选地,例如上海清算所入驻北京东路2号,外汇交易中心中山东一路15号总部改建完成等,均显示出了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分量。
  不过,随着外滩“第一立面”(即临江建筑群)的楼宇日渐稀缺,如何让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外滩成为黄浦区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黄浦区在加快推进外滩“第一立面”功能置换的同时,同步启动了“第二立面”(即非临江的外滩建筑群)功能置换工作。
  黄浦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满足众多金融机构对办公场地的需求,为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提供载体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外滩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蕴,推动外滩滨江地区与腹地地区统筹协调、融合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功能转型和品质提升,吸引世界级金融机构落户外滩。
  据了解,黄浦区已与久事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外滩源二期等“第二立面”置换重点项目。合作包括三方面:开展联合招商,推动项目和周边商业商务能级提升;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合作范围内的土地获取、经营性项目建设等工作,承接具体项目开发工作;开展金融合作,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合作范围内城市更新及保护性开发工作的资金投入问题等。
  据介绍,外滩上一轮开发主要是沿线建筑开发,对外滩的新一轮城市更新,将向沿线老建筑背后的纵深处推进,挖掘文化内涵,更好地留住城市记忆与历史文脉。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